2020年10月22日13:15 來源: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
“來這里已經一年多了,從開始什么都不會到現在蒙古族刺繡、手工編織都可以做,每個月還多了一份收入,我的生活正在越來越好。”拿著自己手工編織的玫瑰花劉楠開心地說。
在通遼巧娘創業創新創意園里,像劉楠這樣的手工藝人現場還有好幾位,手中的絲線隨著精湛的技藝,絲巾上呈現出了朵朵精致、可愛的蓮花,手中的鉤針竟也能鉤織出嬌艷欲滴的玫瑰花。觀賞著這一件件秀美、靈動的手工刺繡和手工編織品,感受到了巧娘們的用心和手工制品的魅力。
“通遼巧娘”是通遼市婦聯打造的一個為女手藝人、女性創業者及廣大手工愛好者提供網絡學習、營銷培訓、政策支持、產品更新及宣傳推廣民族文化傳播等服務項目的互動式的線上線下服務平臺。作為通遼市婦聯做好巾幗脫貧和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工作,加強文化產業扶貧,發揮婦聯凝聚帶動作用的引擎和載體,“通遼巧娘”以巧手作品展示推介、非遺民族文化體驗交流、巧手技藝傳承培訓為重點,針對不同群體特點和需求,實現就業與創業、創新與創優、線上與線下、培訓與引領、推介與銷售相結合,發展婦女手工產業,帶動基層婦女巧手脫貧作為重點工作,培育了一批女手工帶頭人,帶動上萬名婦女通過巧手脫貧増收。
“通遼巧娘”手工藝帶頭人李瑛娜向記者介紹,巧娘們制作的作品都是以訂單、批發、門店的方式來進行銷售,從培訓到售出,很好的幫助了農牧區婦女、殘疾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增收。
“通遼巧娘”自成立以來,培訓婦女1萬余人次,其中建檔立卡婦女800余人次,引領貧困姐妹通過手工技能促進脫貧增收,打造出了一個“培訓一人,脫貧一家,帶動一片”的脫貧新樣板。連續兩年舉辦“巾幗指尖風采 巧手扮靚生活一通遼巧娘 賽娜集市”,宣傳推介“通遼巧娘”品牌,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通遼巧娘”,使之成為巾幗巧手脫貧的新引擎。目前,平臺上有女手藝人234人,非遺傳承人144人。展區展出了28家手工企業商戶和3個手工專業村婦女的300余件手工作品,涵蓋草原吉祥娃、科爾沁刺繡吉祥袋、手工鉤織草原五畜、十二生肖毛絨玩具、手工編織笤帚、蒙古格格、皮雕、皮畫、手工編織馬鞭、珠繡等系列文創產品。(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惠超 王智華)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通遼市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總人口313.32萬,其中155.85萬為蒙古族,這里也是全國蒙古族人口居住最為集中的地區。現在的廟屯舊址保留了18座具有安全保障的土房,街道、院落和房間的所有設備設施也全部保留原樣,展現的是最原生態的農村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