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10:53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告別雨水河水,喝上潔凈的自來水;告別泥路土路,走上寬敞的水泥路;告別茅屋草屋,住上漂亮的新房;告別外出打工,家門口勞動創收u2026u2026在中國扶貧專家的幫助下,湄公河畔的一些村莊舊貌換新顏,村民迎來幸福生活。
湄公河畔,中國精準扶貧、志智雙扶理念開花結果,造福百姓。
村民走上致富路
中國在第17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提議實施“東亞減貧合作倡議”,并據此自2017年起在柬埔寨、老撾、緬甸啟動東亞減貧示范合作技術援助項目。中方將這3國各兩個村作為試點,派出扶貧專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村民能力建設等活動,為東亞國家減貧提供示范。
在柬埔寨干丹省莫穆坎普縣斯瓦安普鄉的斯瓦安普村,35歲的單親媽媽斯雷占塔告訴記者,她以前帶著3個孩子住在一個面積約35平方米的殘破吊腳樓里,一家人全靠她在金邊建筑工地上打工的微薄收入生活。中國扶貧專家到來后,不僅為她家翻修房屋并通上水電,還幫她搭建蘑菇棚,指導蘑菇種植技術。
如今,斯雷占塔靠賣蘑菇和蔬菜,每天有折合十幾美元收入。“現在我不用去金邊工作了,在家干活就能養活我和孩子,也有時間照顧他們。中國專家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對未來有了希望。”
4000人用上自來水、82戶接入電力、71戶房屋重建、190戶房屋改建、132戶新建廁所、500戶用上省柴灶、200戶實施庭院經濟、80戶搞起小米椒種植、28戶從事高溫蘑菇種植、40戶成為養牛示范戶、新建2個洗潔精加工廠u2026u2026兩個減貧示范村的數據,印證了中國對柬埔寨減貧事業的貢獻。
同樣的減貧故事也出現在緬甸、老撾。2019年11月,來自東盟10國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的90余名代表考察了緬甸內比都市達貢鎮埃羌達村。他們紛紛稱贊埃羌達村為國際減貧合作樹立了標桿。
埃羌達村中學校長拉拉翁告訴記者,以前學校教室不夠,一些低年級的學生要到倉庫去學習,而且教室還漏雨。中國援建了教學樓、圖書館和教師宿舍,還提供了充足的教學用具。
在老撾萬象市版索村,副村長坎占說,中國不僅援建了路、橋、醫務所、教師宿舍、教學設備以及配套的電力設施,還在村民當中開展了織布、種玉米和養牛等培訓。
精準扶貧有妙招
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癥下藥、靶向治療u2026u2026中國“精準扶貧”模式在湄公河畔落地生根。
在柬埔寨的兩個減貧示范村,80%的村民沒有土地。對有土地、房前屋后有空閑地的農戶,中方規劃實施了養牛示范、種植高溫蘑菇項目;對既無土地又無空地農戶,則采取“以小見大”的方式發展庭院經濟--盆栽蔬菜。
中國援柬減貧示范合作項目中方專家組組長袁剛說,專家組逐村逐戶分析致貧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做到因村制宜、因戶施策,把援助資金用到關鍵節點上。3年來,項目成功示范了“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的問題,為柬埔寨農村地區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提供了很好借鑒。
緬甸埃羌達村是移民搬遷村,多數農戶無耕地,難以發展種植業。中方專家深入調研埃羌達村的情況,和緬方項目管理人員、村民討論分析,一致認為發展養殖業、實施科學養豬項目是符合該村實際的一條增收措施。
中國援緬減貧示范合作項目中方專家組成員楊鶴松說,埃羌達村養豬示范項目的實施,提高了村民的養殖技術,有助于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村民收入。項目同時通過向周邊村寨銷售優良品種的仔豬,帶動周邊村寨養殖業的發展。
在老撾版索村,中方為村民量身定制的織布項目受到歡迎。49歲的尼·坎帕馮薩說,村里約有21戶加入織布小組,通過織布一年能收入大概五六百萬基普(1萬基普約合1.1美元)。
志智雙扶出成效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只有提升貧困群眾的內在動力和致富本領,才能從根本上鏟除貧困。在湄公河畔,中國志智雙扶理念帶來實際成效。
中國扶貧專家既注重“引進來”現身說法,又組織村民“走出去”開闊眼界。版索村副村長坎占參觀過中國的一些脫貧示范村,了解了廣西的旅游扶貧、梯田綜合開發和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等項目。村里一些去中國參觀過的家庭都對種植養殖項目躍躍欲試。
中方專家培訓村民如何科學養牛。51歲的村民萬萍對記者說,她丈夫參加了養牛小組。“對我來說,教的這些技術都是以前沒聽說過的。有了這個項目后,村民們養的牛多了。”
老撾工貿部部長兼老中合作委員會主席開瑪妮不久前視察了版索村。她對記者說,版索村現在很好,“要繼續探索加強貧困村的硬件和軟件系統的全面建設,實現脫貧致富、可持續發展,尤其在能力建設方面,老中雙方可以更深入地探討與合作”。
柬埔寨農村發展部農村經濟發展司副司長衡真田說,中國專家不僅帶來了扶貧的技術和經驗,最關鍵的是給柬埔寨老百姓帶來了勞動致富理念,這種思想上的轉變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執筆記者孫萍、劉健;參與記者:毛鵬飛、高炳南、章建華、張東強、車宏亮)
專訪: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希望——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薩克斯 薩克斯認為,過去40年中國積累了很多長期發展經驗,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其他國家可以在多方面借鑒中國脫貧經驗。
1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宣布,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對此,中東歐國家多位駐華使節表示,中國脫貧攻堅目標達成,不僅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巨大貢獻,中國的經驗和智慧也為世界帶來更多啟示。
俄羅斯《俄羅斯報》在刊發的《一個戰勝貧困的國家》一文中分析說,中國扶貧成就得益于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的改革開放政策。2020年,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難度。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參與記者:凌馨、杜洋、孫曉玲、吳丹妮、袁夢晨、楊柯、明大軍、陳家寶,編輯:樊宇、俞懋峰,制圖:魯豫)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日新月異的中國,從來不缺振奮人心、提振士氣的好消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是心頭的關切,也是腳下的實踐。從“愿景”到“實景”的美妙變化,也為時代記錄著一方水土的奮斗場景,就此砥礪著更加長遠的壯美征程。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而奮斗者永不止步。
“如果不是政府,我可能就活不成了……”在河南省上蔡縣大路李鄉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護工黃翠英提起往事,眼淚奪眶而出。數據顯示,從2016年5月至2017年底,上蔡縣先后在全縣分三批共建成32個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中心,實現了26個鄉鎮(街道)全覆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接續奮斗,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