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11:54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投下“信心票”,國際機構點贊中國經濟有深意
新華社記者于佳欣
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但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對在全球復蘇賽道上領跑的中國經濟投下“信心票”。
盡管中國經濟三季度GDP等數據還未出爐,但先行公布的一些經濟數據卻傳遞陣陣暖意,比如今年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迎來首次轉正;9月制造業PMI持續位于榮枯線以上……這些數據從側面印證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經濟的支持與看好。
今年以來,多家國際權威機構紛紛點贊中國經濟,并不斷上調對中國經濟預期。世界銀行此前發布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從6月初的1%上調到2%;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面臨深度衰退,但中國經濟仍將保持正增長……
為何中國能獲得步調一致的“信心票”?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實力。
多個國際機構在評價中國經濟時都不約而同提到,中國非常成功地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大考中,中國堅持生命至上,行動迅速,及時阻斷疫情傳播,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這為中國經濟復蘇回暖奠定了基礎。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強勢回歸的旅游和消費,正是中國疫情防控得力、需求后勁釋放的生動寫照。
國際機構點贊中國經濟,還源自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即使有人再次拋出“外資撤離論”,外國投資者卻用實際行動說話。上海美國商會不久前發布的報告顯示,超78%的受訪企業不會轉移在華投資。中國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中國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巨大活力。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所說,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
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的看好,更來自中國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行動與決心。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積極擴大內需,更加強調創新這個第一動力……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國不斷以務實舉措應對挑戰。
在經濟復蘇賽道上領先的中國,已顯示出強大的修復能力和旺盛的生機活力,也將會繼續鉚足干勁,一鼓作氣,用實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大步邁進,為世界經濟復蘇持續注入“強心劑”。
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2.1%、56.4%和55.7%,高于上月0.7、0.2和0.4個百分點。彭博社的報道說,一系列早期指標顯示,受出口和股市升至2015年以來最高位的支撐,中國的經濟復蘇趨于穩定。
我國PMI連續9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經濟呈現持續穩定恢復態勢,質量持續向好。由于國內疫情防控得力,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快,我國經濟自3月以來持續恢復。展望未來,憑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廣、政策工具多等有利因素,中國經濟必將克服暫時的困難,繼續鞏固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1%,創下2017年9月以后的新高。這么多人關注中國經濟,這么多人看好中國經濟,因為全球是一個大家庭,世界經濟低迷,現實困難需要大家同舟共濟、攜手應對。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2.1%、56.4%和55.7%,分別高于上月0.7個、0.2個和0.4個百分點,三大指數均位于年內高點,連續9個月高于臨界點。
(記者杜海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1%,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創年內高點,且連續5個月運行在51%及以上,經濟復蘇勢頭穩中有進。
譚主注意到,三場峰會結束后,中國成為許多外媒報道的關注點。有媒體報道,中國推進疫苗合作應對疫情。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習近平主席提到這樣一句話,“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愈演愈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
譚主注意到,三場峰會結束后,中國成為許多外媒報道的關注點。有媒體報道,中國推進疫苗合作應對疫情。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習近平主席提到這樣一句話:“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愈演愈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
10月份,我國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明顯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月加快1個百分點,1月份至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1月份至9月份加快1個百分點。
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翹尾因素減少以及豬肉價格由升轉降影響,10月份CPI同比上漲0.5%,這是自2017年3月份以來時隔42個月首次回到“1”以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主任郭麗巖同樣認為,10月份CPI同比增幅與上月相比明顯收窄,主要是受翹尾因素影響。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2.8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6%。王涵指出,海外方面,全球產業鏈恢復難被阻斷,運價數據還在恢復,外需韌性或將保持,進出口韌性還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