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22:35 來源:楊建國
本周,老楊作為原產地探訪團成員,走進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
作為新疆10個未脫貧的深度貧困縣之一,策勒卻呈現出產業發展熱土的新形象:一批工業項目破土動工、工業園區拔地而起、一批產業援疆項目落地生根......
走訪下來,筆者認為,在對口援建策勒過程中,天津緊扣策勒實際,把產業援疆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找到了以園區為平臺,以口岸經濟為方向,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以產城融合為形式的津疆產業合作的天津模式,助推策勒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下為全文:
策勒,位于新疆最南端,一面是昆侖山、三面環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新疆10個未脫貧的深度貧困縣之一。
在推動高質量脫貧,以及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策勒面臨著缺少重點項目支撐、產業集聚效應不足,新動能培育不足等多重難題。
在脫貧攻堅最后關口,策勒如何持續構筑高質量脫貧的產業支撐?如何通過精準謀劃,立足長遠發展,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造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長久基石?
10月13日-14日,在天津市委網信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網信辦、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聯合指導下,原產地探訪團走進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
筆者作為探訪團成員,先后走訪了策勒農業、工業等多個天津對口援建項目,一批工業項目破土動工、工業園區拔地而起、一批產業援疆項目落地生根,策勒已成為產業發展的熱土。
走訪下來,筆者認為,在對口援建策勒過程中,天津緊扣策勒實際,把產業援疆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充分發揮人才、模式、技術等多種資源撬動作用,找到了以園區為平臺,以口岸經濟為方向,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以產城融合為形式的津疆產業合作的天津模式,助推策勒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新形勢下,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要注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想要真正做到做好從“輸血”走向“造血”,離不開產業帶動。要想增強當地持續發展能力,必須走產業援疆的道路。
而這方面,天津從更高層次審視、謀劃和推進對口援疆工作,從定位到平臺,從模式到企業等,天津與策勒的產業合作,朝著由“輸血”幫扶向注重“造血”幫扶轉變,由關注“當前”效果向注重“長遠”發展轉變,由“單向”幫扶向注重“雙向”共贏轉變。
首先,定位上,以南疆陸港建設為支撐,推動“通道經濟”向 “口岸經濟”轉變。
近兩年,特別是疫情以來,雙循環發展新格局逐漸清晰。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如何融入國內中東部地區和國外中亞地區并與之形成良性互動,拓展發展新空間,形成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成了新格局下,策勒高質量脫貧以及高質量發展新的主背景。
正是在此基礎上,策勒正以產業園為基礎,大力建設南疆國際陸港,配套第二產業集群,打造現代商貿物流樞紐中心。
作為天津市對口援疆的重要產業幫扶項目,今年5月16日,天津港集團與和田地區行署就合作建設南疆國際陸港項目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發揮在基礎設施、港口服務和鐵路運輸方面的資源和政策優勢,打造連通兩地的物流運輸通道,增進兩地人才交流,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助力和田地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南疆地區物流集散地和國際物流節點,不僅具備普通鐵路物流園區的功能,還具備通關、港口和物流增值服務功能。
在筆者看來,南疆國際陸港正是策勒在雙循環新格局下,調整產業定位的具體體現,從過去的“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變。
南疆國際陸港以產業端和物流配套,從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兩端,同時解決策勒高質量發展遇到的瓶頸,這種模式和思路,值得各地,特別是苦于二三產業無法找到抓手的地區學習借鑒。
其次,載體上,以天津策勒工業園為平臺,推動產業新動能集聚式跨越發展。
一直以來,策勒工業園區內企業以紡織襪業、建材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小微企業為主,附加值較低,僅有的1家規上工業企業,還存在著產業規劃不合理、企業規模不大、聚集程度不高、營商環境不優等問題。
如何培育策勒產業發展新動能,如何讓策勒產業集聚效應提質升級?成了擺在天津產業援疆之路上的重要難題。
針對這種情況,天津援疆前指和策勒縣領導抓住時機,果斷選擇以策勒縣天津工業園為載體,以電子組裝產業確定為園區的主攻方向,力爭打造南疆規模最大的數字電子產業示范區。
探訪中,該園區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當下入駐的10余家智能制造相關企業均大部分來自深圳。為什么深圳企業會一起把主要生產基地搬到策勒?
探訪策勒天津工業園內的策勒津和數字電子產業示范區,筆者找到了原因。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北上南疆,一方面,因為西北市場開發,包括土地等發展空間,以及在人才、稅收等一系列政策紅利,另一方面,也因為這里優越的營商環境,天津和策勒攜手,共同為企業安心落地和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信心。
因為智能制造產業的特殊性,產業轉移過程中,必須以集群式、鏈條化、生態化為主要形式。而這里,正是在踐行這種方式,打通上下游配套成熟的電子產業“全鏈條”。
第三,形式上,產城融合為推動產業、就業扶貧,激發內生動力。
探訪中,筆者一行深入到策勒縣津南新村,了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情況。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這里借鑒、復制了天津“產城融合”方式,為每戶易地搬遷貧困戶提供一座大棚免費使用,發展溫室休閑旅游觀光和設施農業。
新房也寬敞明亮,通上了自來水、天然氣。葡萄藤、菜園、花朵裝飾下的庭院,格外舒適,不僅滿足了居住的需求,還能騰出空間,借力南疆的美麗風光,搞農家院旅游。
“津南新村”通過精準項目設計加上精準發展模式,昔日的策勒城郊荒灘戈壁被整齊的蔬菜大棚、路網以及住宅庭院和防風林帶所取代,“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真正解決了牧民們的后顧之憂,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第四,主體上,以龍頭企業為引領,通過精細化幫扶帶動機制,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都知道和田羊美味,卻不知道“和田羊”背后的產業故事。
和田羊以味美而聞名,但發展中出現了品種退化、產羔率低等,繁育率和產業化程度低。而和田地區每年肉羊需求近500萬只,而當地僅能產出300萬只左右,缺口巨大。
探訪中,實地走訪了策勒縣規模化肉羊產業園項目。近80個現代化羊舍整齊排布,從羊羔到50公斤左右的肉羊出欄,僅用時三個月,每頭羊產肉率40%以上,真正實現了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
如果說,到這里還算普通的肉羊產業升級,那下面的故事,才是“和田羊”珍貴之處。
如何通過肉羊產業發展,來更好地帶動本地農戶脫貧致富?
該項目非常精細化地針對貧困戶不同特征,推出了八種不同的模式,比如,針對有養殖愿望,但買不起羔羊的貧困戶,推出“合同放養羊”模式,先以30%價格放給貧困戶,三個月后企業回收,扣除剩余羊款,其余歸貧困戶等等。
通過精細化的操作,最大限度為分散在各地的貧困戶發放扶貧羊,讓貧困戶通過入戶育肥增加收入。肉羊產業的規模擴大與高質量發展,又促進建檔立卡貧困戶變身為“產業工人”,實現穩定就業增收。
正是通過全產業鏈體系的搭建,讓肉羊產業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可持續優勢產業。
第二種,是改良和田羊的品種,針對新疆和田本地羊個體小、繁殖率低、品種嚴重退化等制約因素,該公司從天津引進到和田地區一個優質的品種──澳湖羊,生得多、長得快、出肉率高,一舉改變了和田羊大規模發展得關鍵制約因素。
品種改良+全產業鏈化,扶貧帶動+產業工人,這種八大扶貧模式、“五統一”養殖管理模式,以及“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基礎農戶”的四級架構扶貧羊擴繁體系,已經被復制推廣到西藏昌都、河北承德等地區,助力當地脫貧致富。
而這種模式的背后,則是產業援疆天津模式在農業領域的亮點: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引領,構建農產品生產、貯運、加工、營銷類全產業生態,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并最大程度上促進策勒農牧民脫貧增收,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走進位于新疆東大門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在一座座援疆資金建設的現代化學校、醫院、安居工程、文體中心等建筑前,隨處可見“河南援建”幾個醒目大字,這展示了河南援疆工作成果,更代表了河南省與十三師兩地人民的情誼。它不僅刻在了建筑上,更鐫刻在了河南省和十三師人民的心里。
推動援疆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哈密瓜甜,援疆情深。7月3日上午,“河南援疆消費扶貧直播節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在大象融媒新聞發布廳舉行,河南廣播電視臺、河南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哈密市政府、大象融媒體集團等主辦方領導,以及丹尼斯、萬邦云倉等愛心認購單位的負責人,共同參加了啟動儀式。
每年6月底是新疆哈密瓜成熟的時候,今年瓜農們如期迎來了大豐收,但是他們卻不像往年那般高興。
6月28日下午2點20分,在鄭民高速鄭庵收費站,一輛滿載著哈密瓜的加長大貨車駛出高速。
4月14日,河南援疆專家季玉陳隨第十批河南援疆專家隊,蒞臨哈密市中心醫院,正式任職神經外科主任一職。
3月29日下午,江蘇省蘇州市星海實驗中學召開了一場特別的送行會,為前往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援疆支教的老師陳小軍送行。今年2月,河南省漯河市援疆工作隊為幫助對口支援的哈密市伊吾縣人民抗擊疫情,援助了1.2萬只醫用口罩和1000箱方便食品等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資。
10月23日,映象網派出記者踏上了這片土地,在新疆期間分別前往哈密市、伊州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伊吾縣等地進行采訪拍攝。作為河南第一新聞門戶網站,映象網將從10月30日起推出“萬里援疆·守初心擔使命”系列報道,從PC端、移動端傳播,將文、圖等傳播方式融合,以河南第九批援疆干部為支點,透過教育、醫療、產業扶貧、旅游等援建的故事和畫面,展現新疆新變化。
今年,是第九批河南援疆干部人才在哈密的收官之年,從中原大地黃河岸邊,到西北邊陲天山腳下,他們將哈密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揮灑汗水,讓援疆工作讓成為河南省、新疆哈密兩地人民血脈相連的紐帶。
教育援疆是河南對口援疆工作為受援地“造血”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河南省積極幫助支持哈密教育事業,連續選派專業教育人才為哈密進行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