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07:33 來源:河南經濟廣播
大象新聞·經濟廣播記者怡揚
10月11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感染病學專家李蘭娟來到省會鄭州,為廣大醫療、疾控工作者講授疫情防控知識,并在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展義診、查房,為鄭州患者帶來福音。
在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院士工作站,李蘭娟院士正在坐診。慕名而來的患者家屬趙先生說,在家門口就能得到院士的面對面診療,機會非常難得。“得到李蘭娟院士的號不容易。我老婆得病已經三年了,一直治不好,拿著片子過來讓李院士看看確診一下,下一步怎么治療。”
樹蘭醫療集團黨委書記、副院長吳章穆
與此同時,在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廣場上,來自樹蘭醫療集團和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近20個科室的30多位專家為廣大市民開展義診活動。樹蘭醫療集團黨委書記、副院長吳章穆說:“這次行程我們派出了包括李院士在內的12位專家,有門診和會診,還有手術,直接為病人服務。另外還有講座,根據當前河南省、鄭州市的防控情況,對河南特別是鄭州的疫情防控有指導作用。”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張春明
樹蘭醫療是一家由院士團隊發起創辦的民營醫療機構,2018年10月與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展全方位合作,以專家常駐與院士有約的形式,在三院開展醫療技術幫扶、遠程會診、疑難患者救治等工作。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張春明說,雙方合作后,醫院的診療技術得到了很大提升。“我們三、四級手術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另外我們每周三的院士遠程會診,很多病患特別是疑難雜癥都在三院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我們現在成立了肝病科,包括李氏人工肝、糞菌移植這些李蘭娟院士在國內享有盛名的院士技術,都通過深度合作落戶到三院。”
張春明表示,未來,鄭州市三院將繼續攜手樹蘭醫療專家團隊,把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不斷引入下沉,為更多中原百姓看病就醫帶來便利。“下一步三院將借助院士工作站的系列活動,跟樹蘭醫療的深度合作會進一步推進,目標是打造國內的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
今年7月1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因為疫情引發的糧食出口供應鏈斷裂,饑餓人口比往年新增了1.3億。據農業農村部評估,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耕地質量一般提升1—2個等級,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0%到20%,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
題:“中原糧倉”崛起“農頭工尾”工業群——中原傳統農區轉型發展樣本觀察 今年泌陽食用菌鮮品產量有望達到50萬噸,值得一提的是,加工率高達80%,下游開發了休閑食品、菌類藥物等新產品,受到市場認可。
據央視新聞,2020年11月11日,《腫瘤雜志》發表研究結果,發現意大利去年9月份就出現了SARS-CoV2受體結合區域特異性抗體呈陽性的人群。對于恢復血漿治療方式,鐘南山指出,對于重癥和垂危的新冠患者,血漿治療組與常規治療組相比,28天臨床癥狀改善沒有顯著提高。
近日,全國多地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同時明確發現“物傳人”的情況。對于市民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張伯禮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快遞人員應佩戴口罩、手套,做到無接觸送件。
有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1月20日 這天,國家衛健委組織召開記者會 高級別專家組通報 新冠病毒已出現“人傳人”的現象
試驗田選擇位于遼河入海口的130畝地,但自然條件下引入的海水對于培育6‰耐鹽堿水稻來說,濃度仍然不夠。今年是繁育的第一年,經過不懈努力,目前已初步篩選出耐鹽堿及優質水稻品種30余份,其中科研難度最大的6‰耐鹽堿水稻品種6份。
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突破畝產3000斤,這在普通生態雙季稻屬于重大突破。
(記者 劉麟 謝瑤)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加上7月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3061.52斤,再一次刷新雜交水稻畝產紀錄。
11月2日,在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衡南試驗示范基地一塊被抽取測產的示范田里,工作人員進行機械化收割。
(記者何勇)11月2日,湖南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范基地傳來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測產結果公布,晚稻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