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1日11:43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參加電商直播專項職業技能培訓的學員在浙江義烏順利通過考核并獲得“電商直播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呂 斌攝
(新華社發)
今年28歲的邱有哈子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馬頭鄉,在成都從事外賣配送工作。工作之余,他在網上修讀函授大專學位。圖為邱有哈子在成都市一家餐廳取餐。
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攝
外賣運營規劃師、在線學習服務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網約配送員……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生活服務業在新興消費需求刺激下催生出一批新職業,具有個性化、線上化、中高收入等特點。但是,隨著服務業迅速發展、服務經濟數字化趨勢凸顯,人才供給不足、總體素質不高、專業培訓不夠等問題亟待解決。
更加重視專業性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很多餐飲企業變革,以前只做堂食的餐廳也上線了外賣服務。外賣運營規劃師這個新職業應運而生。
在胡大飯店外賣運營師方緒虎看來,“吃”不僅僅指品嘗美食,其中還有很深的奧秘。“外賣與堂食,同一個菜同樣的口感,卻有著不同的做法。”方緒虎告訴記者,經測算,從餐品裝盒到顧客用餐一般需要40分鐘。以小龍蝦為例,經過湯汁長時間浸泡,很難確保和堂食一個口感,而做餐飲,就是服務顧客的味蕾,差一點都不能算完美。
在保證吃的品質上,方緒虎下了一番功夫,“我們把要上線的每道餐品都做出來裝盒,放40分鐘,大家一起嘗,看看味道有沒有變化。也買別家的外賣,學學人家是怎么做的”。
如何做線上平臺運營也大有學問。方緒虎坦言,在相同區域有多家分店,都上線外賣服務會不會“自己跟自己打架”?如何避免廚房“滿負荷”作業影響出單品質?諸如此類問題都是專業的外賣運營師需要思考的。
如今,數字化轉型是餐飲業大勢所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研數據顯示,67.6%的餐飲企業計劃在疫情結束后,優化供應鏈或加速數字化轉型。
過去,生活服務業往往被認為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但對于近來涌現的新職業,“專業性”變得更為重要,這也驅動新職業人群自我提升。
沈博昭是一位在線學習服務師。她告訴記者,這個職業可不是簡單的網課“班主任”。做好這份工作,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教育水平和心理溝通技巧,還要懂產品、數據和運營。
目前,沈博昭在“少年得到”APP帶兩個班,每班100人左右。線上上課時,她需要同步監課保證學生在線學習質量。課后,她還要一對一點評作業和進行個性化指導,同時還要運營社群。“在線學習會產生大量學習數據,涉及課程參與、發言討論、作業完成情況等,除了要與孩子們溝通,還要與家長溝通,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沈博昭說。
為了做好在線學習服務師,她不僅考取了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還一直在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雖然在線學習服務師這份職業比較辛苦,但很有成就感,收入也比較可觀,我打算長期做下去”。
人才短缺日益凸顯
22歲的易叢斌,以前已經習慣了每年在貴州老家過完年,就背上行囊去深圳、青島等地打工。而現在,他已在貴陽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成為了一名網約配送員。他還把妻子和一歲半的兒子接到自己身邊,“工作時間靈活,收入穩定,又能常回家看看,很滿足”。
與易叢斌一樣,希望能就近就業、既可以照顧家庭又可以找到生計的人不在少數。以網約配送員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依托數字經濟助力,成為很多貧困戶實現脫貧的重要渠道。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在貴州工作的建檔立卡貧困騎手共5749人。
通過生活服務業人才培訓、推動商戶加速“上網”等方式,切實推進縣域經濟的生活服務業數字化,創造新就業崗位,形成消費和就業貫穿的縣域內循環,從而助力脫貧的作用有目共睹。不過,生活服務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依然突出。
“服務是高度依賴人的,服務業的高質量、數字化發展需要新型人才。只有幫助從業者適應數字化變革,才能助推新經濟、激發新動能、釋放新紅利。”美團聯合創始人、美團大學校長穆榮均表示,服務業人才培養,特別是數字化相關人才培養還存在諸多痛點,主要表現為既懂數字化運營技能又懂生活服務經營的復合型管理人才不足、數字化人才培養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生活服務業人才的社會化培訓供給不足。
目前,這些新職業的教育和培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云海肴董事長趙晗說,在餐飲行業,成本主要來自于食材、房租和用工,現在一些地方的用工成本已經超過房租成本,但合適的人才還是很難招到。比如,云海肴招聘的廚師主要來自職業廚師院校,但學校培養的技能和企業需求并不匹配。
探索多種發展模式
“隨著數字經濟浪潮來臨,保就業最堅實的基礎是數字經濟崗位,而人才培養也一定要和新職業對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魯昕坦言,如今,在生活服務業人才供給上,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每年大量的大學生畢業需要找工作,而生活服務業領域的數字化人才卻有著非常大的缺口。比如,數字化管理師、供應鏈管理師、全媒體運營師等。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提供的解決方案是“產教融合+數字化”。他認為,“產教融合+數字化”的實現途徑是“平臺化+智慧學習工廠”,“以后產教融合不應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多應是平臺與平臺之間的合作”。
國家對生活服務業平臺培訓工作給予了很多支持。據美團副總裁、美團大學執行校長陳榮凱介紹,美團大學入選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推薦的首批54家職業技能培訓線上平臺機構,向全社會免費提供線上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及服務。今年4月,美團大學發布了生活服務行業首個數字化人才標準體系,攜手餐飲、零售、物流、文旅等多個行業協會,共同研制并發布從業者能力要求團體標準,并依據團體標準開展培訓。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生活服務業線下場景、線上模式和服務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也加速推進。“希望產學研各方力量聯合起來,創新培養模式,打造生活服務業人才培養體系,共同促進新經濟、新服務、新業態下的人才發展,為服務經濟數字化人才發展和培養探索新的解決方案。”穆榮均表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吉蕾蕾)
記者獲悉,我國制造服務業發展將迎來新一輪升級。業內指出,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是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路徑,也是推動制造服務業發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發力點。
在8月份北京推出“復工復產政策包”的基礎上,市發改委昨天再次梳理91條政策工具,推出《北京市普惠性產業政策工具應用指南(第二批)》,聚焦金融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商務服務業、養老家政服務業等領域,讓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加速“抵達”企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云南省政府近日宣布,鎮雄縣、會澤縣等9個貧困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這個貧困縣數量曾居全國第一的省份,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挪出窮窩、斬斷窮根,云南實施大規模易地搬遷扶貧工程,數十萬貧困群眾實現從深山到城鎮的跨越。
以擴大內需為重要導向的高水平開放,就是要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就是要構建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總的來看,中國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堅定不移推進全球自由貿易進程,堅定不移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將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們主動推進的中長期經濟格局再定位,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特別是要抓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新的地區生產網絡,加強跨境創新網絡建設,為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助力。
10月份,我國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明顯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月加快1個百分點,1月份至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1月份至9月份加快1個百分點。
(記者羅珊珊)16日,記者從商務部獲悉:1—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00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增幅比1—9月提高1.2個百分點,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從單月情況看,10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1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3%,連續7個月實現同比增長。
11月16日,國新辦就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說,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3665億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1-8月份收窄2.0個百分點。
作者:南京財經大學教授,現代服務業智庫研究員 胡雅蓓;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強大國內市場作為發力點,需要重點關注三條發展路徑: 一是在需求端,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在連接需求與供給、國內與國外市場的流通環節,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