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5日17:13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 (河南日報記者趙同增)一本裝幀風格樸素的書,帶著濃郁墨香,靜靜躺在桌上,那是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高明乾的新作《河洛方言通釋》。
10月4日,翻著這本新書,高明乾如數家珍:“全書382頁、34萬字,注釋方言1194條,記述了102種動物、132種植物、109種器物和66項人文覓蹤,除了配有親朋好友拍攝的136幅照片,還有我手繪的303幅形象圖,可以圖文對照閱讀。”
高明乾已經82歲高齡,書寫、繪圖、操作電腦都十分困難。5年來,他比退休前還要忙,逢年過節也全天“泡”在辦公室,用耐心和意志克服身體上的種種不適,三易其稿,最終完成了全書的創作。
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本可以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卻甘于常年伏案、把板凳坐穿。很多人不解地問:“您何苦呢?”
“只要能把更多的河洛方言留下來,為保護黃河文化出一點力,我就一點也不覺得苦!”高明乾說,“河洛”指黃河、洛水流域,是傳統意義上“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區。河洛方言雖沾滿泥土味,據考證卻曾是夏商周時期的雅言,是中國最早的通用語言,也可以說是“古代的普通話”,被口口相傳4000多年,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黃河文化的組成部分和重要載體。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方言詞匯和方言現象銷聲匿跡或發生改變。“作為一名洛陽人,保護傳承河洛方言是我的責任!我從年輕時開始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幾十年來一直都在為之努力!我把此書獻給河洛大地,希望后人知道我們的先人說著什么話、過著什么生活,我的心愿就算達成了!”高明乾說。
孫志波,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教研室主任,也是我省漢語方言調查項目管理小組成員。他對高明乾為方言著書的行動熱情點贊:“我們需要更多像高明乾這樣的民間語言保護人!”
孫志波說,由于經濟、文化、社會快速發展,人員流動加快,不同地區交流頻繁等客觀原因,方言的生存空間被極大壓縮,代際傳承大幅減少,且不斷受到普通話和其他強勢方言的影響,正逐步融合、趨于同質化,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方言是一種寶貴資源,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是地方文化的載體,是人與人溝通的紐帶,還是思維的方式與工具。”孫志波說,方言有著獨特的韻味和“有趣的靈魂”,是一個地方的“特殊標簽”,如果就此凋零、消失太過可惜,亟須保護傳承。
2016年—2019年,國家語委和省語委出資在全省設立35個方言點,專門成立團隊,分批對河南方言展開調查。孫志波說,僅長垣市一個方言點,他就收集近7000條錄音、錄像和紙筆資料,保守估算,全省已收集各類資料20余萬條。據了解,我省正在以此次方言調查為基礎,編纂《河南方言資源集》,對我省方言進行進一步保護傳承。
“每年9月第三周被定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但推廣普通話和使用方言并不矛盾。”孫志波說,河南方言是一座富礦,值得深入挖掘,而我省專業從事方言研究的專家學者不超過10人,保護傳承方言需要全社會參與。
“增強使用方言的自豪感,在家庭可以盡量用方言,多參加與方言有關的文化活動,多支持方言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孫志波說,像高明乾這樣為方言記錄保存資料的行為,更值得鼓勵。一起努力留住方言,我們的生活會更多彩。
當晚,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匯報演出在河南藝術中心上演,來自全省各地的曲藝名家表演了大調曲子、三弦書、河洛大鼓、河南墜子等節目,展示非遺曲藝文化的魅力。當晚,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匯報演出在河南藝術中心上演,來自全省各地的曲藝名家表演了大調曲子、三弦書、河洛大鼓、河南墜子等節目,展示非遺曲藝文化的魅力。
接連幾天的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活動,讓全省觀眾欣賞了多個曲種、不同流派的魅力。展演進入第四天,依然緊鑼密鼓,有現場觀眾幽默地說:“這展演就像從梢往下吃甘蔗——越品越甜”。10月22日上午,由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范軍領銜的展演周曲藝輕騎兵走進圓方集團,為一線工作者奉獻了一臺精彩的曲藝盛宴。下午的五一公園內,是傳統大書專場的第四場演出,河南省優秀青年相聲演員張孟強和王京為大家奉獻了展演周不多見的相聲節目《雜學唱》,兩位上臺掃視一周,觀眾群體了然于心,默契得調整表演狀態和節奏,讓中老年人居多的午后小廣場笑聲朗朗。
央視中秋晚會相約河洛 中原文化展現無窮魅力
活動現場,主辦方還舉辦了河洛農產品成果展、洛陽名優農特新產品展銷、河洛農機展、溝域經濟成果展、脫貧攻堅成果展。9月22日,在尉氏縣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上,十八里鎮的留守婦女和建檔立卡貧困戶表演的舞蹈“豐收啦”成為豐收節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題:“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河洛郎”的千年鄉愁 記者了解,在建的大谷關客家小鎮有個展廳叫“天下洛陽”,意在通過各地與洛陽有關的名字,喚起河洛郎的記憶,體驗穿越千年回到老家的感覺。
這是6月30日拍攝的鞏義市杜甫故里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這是6月30日拍攝的鞏義市杜甫故里景區(無人機照片)。 2019年11月2日拍攝的鞏義市竹林鎮長壽山紅葉景色(無人機照片)。
這是6月30日拍攝的鞏義市杜甫故里景區
記者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文化和旅游部日前正式批復同意在河南省洛陽市設立“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標志著該保護區建設工作已由省級升格為國家級。
繼2017年說唱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落戶寶豐,實現河南省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零的突破之后,又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落戶我省。據介紹,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區內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項、省級62項、市級145項,縣級731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6名,省級59名,市級139名,縣級399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示范基地1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示范基地2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個,河南省非遺示范展示館、傳習所8個。
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同意設立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批復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關于申請設立國家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