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4日16:41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中央黨??粕绮扛苯淌凇∪疥?/stro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之際,這是我們重溫黨史國史的好時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中國為什么要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一個很多人感興趣的命題。實際上,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試圖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提供“濟世良方”,但都沒能給出“真材實料”。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中國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中國的前途命運找到了真正出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浴血奮戰,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即便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可以說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飽經戰爭創傷、國民經濟零基礎的情況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讓經歷苦難的中華民族在100多年屈辱近代史中第一次站了起來。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資本主義基礎不完善、半殖民殘余濃重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沒有現成模式可循,是黨面臨的嶄新課題。既存的蘇聯模式,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們黨很快就察覺到其局限性,并提出以蘇為鑒,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經濟所有制結構很快完成社會主義改造轉變、工業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盡管探索艱辛坎坷,但我們黨取得的積極成果是寶貴的,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徹底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進行改革開放,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大浪推動下,黨帶領人民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陸,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總體得到快速提高,黨和人民的事業在不斷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進。在這個過程中,在外部我們經歷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曲折的考驗;在內部我們也面臨過價格“闖關”、通脹壓力和社會發展矛盾聚集等一系列挑戰。然而,無論何者,我們黨都以堅定的信念與沉著的定力,一一克服,始終保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總體平穩發展,初步建成了小康社會、使我國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初步實現了中華民族富起來的戰略發展目標。40多年前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改革開放,可謂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抬頭的嚴峻形勢,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生巨大變革。八年多來,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較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較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一定進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我國經濟保持較高質量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計下降9.6%。9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
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9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和人民的選擇。
[ 責編:李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了規劃和設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習近平同志強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苦卓絕的奮斗,通過革命、建設和改革,讓中華民族邁開自信而堅實的步伐走上復興之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歷史進程,也是中華文化守正創新的過程。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革命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
人生的每個時刻,都有憲法默默守護。無論多險的路,都不能阻礙法治中國的腳步。杭州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1954年憲法的起草地。給仁多瑪小學的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憲法宣傳課。
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進一步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不斷推進治理體系的完善,才能給現代化進程以新突破,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真正得以堅持和發展。未來5年,是新發展階段的起步期,必須走好走穩走實,為此后10年乃至本世紀中葉奠好基、開好局。
習近平: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國殘疾人中曾涌現出一大批像張海迪那樣的自強模范,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激勵了全社會的奮發自立精神。
新型舉國體制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的有益因素。新型舉國體制的提出,建立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歷史經驗基礎上,總結出了“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基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