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4日15:44 來源:人民日報
早晨,小巷清冷。抹把臉、披上工服,章冬冬坐上地鐵趕往10公里外的網點。章冬冬,24歲,4年前成為一名快遞員,如今是出了名的“單王”,一天能派200件包裹。
中午,烈日當頭。北京某醫院產房前,楊素楠在靜靜等待。楊素楠,39歲,3年前從保姆培訓機構畢業,成為一名專職月嫂,這是她迎接的第二十二個寶寶。
夜晚,華燈璀璨。瓜皮帽、灰長袍、黑布鞋、白襪子,杜若聲立于飯店牌匾下,時不時來聲“客官,里邊兒請!”杜若聲,43歲,是南京一家傳統美食飯店的服務員。
有人休息,有人堅守,有人迎來新工作,有人實現再就業……就業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頭連著家庭生計,一頭連著經濟大勢,就業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十三五”期間,我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保持了就業形勢的持續穩定,2016年至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每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
——這是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的五年,更多勞動者找到工作、穩定就業,開啟幸福生活的大門。
在滬昆鐵路湖沿站至新塘邊站的鐵路線上,38歲的云南漢子黃小會正用鐵鍬清理著軌枕下的石砟,妻子在一旁揮著耙子快速地配合著。
幾年前,為增加家庭收入,黃小會帶著妻子離開家鄉,跟著鐵路的勞務施工隊伍走南闖北。“靠著一身力氣,兩人加起來每月能掙1萬多元呢。”
今年受疫情影響,黃小會在家多待了一些日子。“坐不住,還是想出來做事。”得知鐵路單位有用工需求,黃小會立馬喊上鄉親們一塊兒報名,“有活兒干,心里就踏實!”
人社部統計顯示,2016年至2019年,全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378萬人。到2019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達7747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4247萬人,比2015年底增加9.5%。失業率保持低位運行,低于5.5%的控制目標。
——這是就業質量穩步提升的五年,就業方式更加多元、空間更加廣闊、結構更為優化。
數字化管理師、裝配式建筑施工員、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師、網約配送員……“十三五”期間,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涌現了一大批新職業。
“發現火情,無人機行動!”號令一下,張健立即撥動遙控器搖桿,無人機迅速升空,準確鎖定火情位置,精準投下“滅火彈”,燃燒的火焰瞬間熄滅。
這一幕,是無人機助力北京延慶區森林防火演練的真實場面,也是張健成為無人機駕駛員的正式試飛。“從農民到無人機駕駛員,我不僅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更有了自己喜歡的技能。”張健說。
張健是北京延慶區八達嶺鎮營城子村的村民,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區人社局組織的無人機技能培訓,一下就迷上這種“會飛的機器”。現如今,他已成為藍天飛揚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機演示員和教練員。
“十三五”期間,像張健一樣從事新職業的勞動者愈來愈多。就業方式日趨多元,帶動我國就業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19年末,全國就業人員中,一、二、三產就業人員占比分別為25.1%、27.5%、47.4%,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顯著增強,“倒金字塔形”就業結構形成。
——這是牢牢守住就業底線的五年,更多勞動者通過就業實現脫貧,“零就業”家庭得到動態清零。
走進安徽省合肥汽康工藝品有限公司,68名殘疾人正在技術人員帶領下緊張有序地做手工工藝品綠植,車間干凈整潔,一片繁忙。
作為一家來料加工訂單企業,合肥汽康的工作技術要求不高、勞動強度不大,比較適合殘疾人參與。“如今在這里每天都有活干,有錢賺,住宿生活條件也非常好,我現在哪兒也不去,就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說到如今的生活狀況,進廠就業的殘疾人黃其創感慨道。
合肥汽康負責人吳昌華介紹,企業入駐合肥市包公鎮后,不僅廠房租金有優惠,吸納殘疾人就業還有就業補貼和社保補貼,幫助企業更快步入良性循環。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全國累計有2209萬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706萬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共幫助20.2萬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累計幫扶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1213萬人,就業底線牢牢守住。
(來源:人民日報)
報告顯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廣東打出了一套減負穩崗擴就業的政策“組合拳”。報告顯示,廣東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穩住就業基本盤。
商務部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10954.1億元,同比增長9.3%。 在業務結構方面,1—10月,我國企業承接離岸業務流程外包和知識流程外包執行額,同比分別增長13%和12.9%;承接集成電路和電子電路設計外包離岸執行額以及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外包離岸執行額增長較快。
國家統計局11月16日發布數據,1月至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通過減輕企業負擔,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良性發展,穩定就業崗位,為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提供了堅實支撐。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5年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6000萬人,勞動參與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始終處于較高水平。回望“十三五”,圖說你我的收獲與轉變,央視網系列漫畫《一圖秀出我的“十三五”》推出第二期,帶你感受多渠道穩就業。
來自央視微博的一組數據顯示,在我們一起走過的這個“十三五”期間:我國2020年GDP預計突破100萬億元。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糧食年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
當前,就業形勢總體平穩,逐步回暖,好于預期。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表示,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實施就業創業促進等系列行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
在28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介紹了“十三五”時期我國在就業方面取得的成就。“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就業任務,我國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就業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保持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穩就業和減免社保費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當前就業形勢可用12個字概括:總體平穩、逐步回暖、好于預期,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增、一降、一升。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十三五”期間,我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持續保持穩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5年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6000萬人,勞動參與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始終處于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