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3日16:2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向創新、智能、開放邁進——“十三五”制造業發展掃描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五年,彈指一揮,卻足以改變產業面貌、制造格局。“十三五”期間,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加速與工業深度融合。從高端裝備到精密儀器,重大工程到基礎材料,中國制造體系不斷完善、質量加快提升、結構優化升級。
從制造到創造,由傳統向智能,中國制造不斷向創新、智慧、開放邁進。
“中國創造”加速涌現
系上安全帶、點擊屏幕“開始”鍵,車輛緩緩起步,自動避讓行人或障礙物……不久前,百度在北京推出自動駕駛體驗服務。經歷了研發、試驗、道路測試等漫長歷程,無人駕駛汽車隨著信息技術的升級“漸行漸近”。
汽車的迭代更新是創新創造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眾多關鍵技術、基礎材料、重大工程取得突破,“中國創造”加速涌現。
自主研發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可輔助醫生進行精準診療,并通過5G網絡實現遠程手術;A4紙四分之一厚、“論克賣”的“手撕鋼”打破國外壟斷,廣泛應用于精密儀器等高端制造領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C919大飛機……從技術攻克到應用探索,每一項突破都是大國制造自主創新的有力見證。
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基礎工藝是工業發展的底氣。2016年至今,我國已論證通過和啟動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十余個。2019年,我國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由傳統依賴人工到逐步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中國制造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工業體系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步伐更穩健。
“制造業創新從跟跑為主,進入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領跑在涌現的新階段。”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認為,盡管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創新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但依靠科技驅動,中國制造正走上從制造到創造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發展質效不斷提升
屏幕上訂單、物料等信息實時更新;云平臺對生產狀況、質量等可視化監控;從物料運輸到貼片焊接、包裝交付等均實現“無人看管”……合肥聯寶科技的廠房內,平均不到1秒即可下線1臺筆記本電腦,智能化的操作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制造的認知。
聯寶科技CEO柏鵬說,下一步還要將智能管理延伸到整個產業鏈,實現供需精準對接和質量實時監控。
一個工廠的升級,折射了一國制造的變遷。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五年來,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改變了生產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催生了新的空間,中國制造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1.5%和51.1%。全國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超過70個,連接的工業設備達到4000多萬臺(套)。
依靠電力大數據,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分區域、分產業、分企業摸排,鎖定“斷點”助力產業鏈復工;京東數科發布大宗商品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升效率和安全……努力化解疫情影響,今年以來,智能化升級的步伐提速,共享材料、共享訂單、共享產能等有關協同制造、智能生產的實踐不斷推出。
“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們要適度超前,讓‘路’等‘車’,而不是‘車’等‘路’。”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特別是在5G帶動和需求引領下,我國產業數字化的引擎地位進一步鞏固,工業和信息化加速融合,制造業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
制造格局調整優化
在完成內存芯片自主制造后,位于安徽合肥的長鑫存儲不久前實現產能突破。圍繞“芯屏器合”的產業戰略,合肥也成長為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發展地區,擁有集成電路企業超過250家,年產值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我們要通過全產業鏈布局產生良性的內生循環作用,促進新興產業成長壯大,把握住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機遇。”合肥新站高新區經貿發展局副局長王亞偉說。
中國制造在變,制造版圖也在變。五年來,不少地方在立足自身稟賦的同時打破傳統,布局新興產業,打造創新生態,并將自身融入區域協調發展。合肥的變化恰是我國制造業格局不斷升級的寫照。
前不久,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正式出臺,自貿試驗區擴容至21個,為制造業開放發展增添新注腳。
制造版圖調整的同時,產業格局也在優化。基于數字技術搭建智慧平臺,國網浙江嘉興供電公司探索建立電網“智能無人倉庫”,打造智慧物資供應鏈生態圈;浪潮、聯想等大型企業牽頭打造產業鏈平臺,協同創新、共享開放的合作模式逐步走俏……從產業集群到生態體系,從上下游合作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努力提高產業鏈的包容性,更先進、更開放的制造模式正在形成。
5年風雨兼程,中國制造不斷創新開拓,向世人展現著新姿態新面貌。新起點上,機遇與挑戰并行,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創新升級,中國制造必將不斷突破發展瓶頸,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
相關新聞:
安徽:“5G+工業互聯網”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
14部門發文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雙輪驅動”鑄成制造業排頭兵——中信重工高質量轉型升級觀察
“數”“智”賦能的中國制造亮相“云上展會”
上海:“5G+工業互聯網”應用加速落地 業界共建智能制造“生態圈”
告別“傻大笨粗” “高精尖特”動能加速釋放 ——河南制造業轉型升級觀察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今天(8日)上午,教育部召開第三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目前,我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占普通本專科的52.90%。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不斷結出更多實踐成果,展現蓬勃生機。
信心和底氣,源于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制度優勢、經濟基礎、發展潛力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
總有一些年份,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軸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愛是因為這是一條連接鄭州北區東西向的咽喉要道,而恨則是由于彩虹橋常常在早晚高峰擁堵得一塌糊涂。去年10月26日起,鄭州市對彩虹橋進行封閉,由此,驅車往來高新區和東區需要繞上一大圈。
“‘十四五’時期,海南最大的機遇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最重要的任務是高質量高標準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十三五”時期,海南辦成了許多過去不敢想、沒辦成的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自由貿易港建設實現順利開局。
題:先學一步 深學一層——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學習綜述 像農業農村部一樣,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通過扎實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吃透全會精神。
“十三五”期間,我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管理服務優化規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