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8日22:0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針對美國政府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圍獵”TikTok等中國企業的行為,海外人士紛紛表示,美國政府此舉完全出于保護主義,與全球化和自由競爭相悖,將進一步把自身推向孤立。
美國翰宇國際律師事務所主管中美間企業運營與投資事務的資深律師丹·魯爾斯認為,美國政府對TikTok的打壓將影響外資企業對美國營商環境的態度。魯爾斯說,美國政府針對TikTok的舉動以及其他一些措施,將引發外國高科技公司的擔憂,他們將懷疑美國市場的開放性。如果美國政府持續采取此類措施,將慢慢破壞美國市場對外國高科技企業的吸引力。
在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毛旭新看來,美國所謂的“威脅”并非基于國家安全,而是出于保護主義。“眾所周知,TikTok在其運營的國家遵守當地法律,相關運營方式與臉書、推特等美國社交媒體相同。美國的打壓勢必減少市場競爭,目的就是提升美國本土科技巨頭的市場地位。”
芬蘭阿爾托大學國際商務學教授卡爾·菲說:“TikTok用戶分享日常生活的短視頻已成為一種人與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美國政府打壓TikTok的做法與全球化和自由競爭相悖,將進一步把自身推向孤立。
擁有79萬關注者的波蘭“網紅”米哈烏·維特科夫斯基說,自己每天登錄TikTok,“TikTok一直都是安全的,我的任何數據都沒有泄露出去。”(參與記者:黃恒、于佳欣、朱昊晨、張章、石中玉)(完)
【簡介】10月30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地區法官裁定,阻止美國商務部關于TikTok的禁令在11月12日生效。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1月2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就此表示,中方一貫反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外國企業的霸凌行徑。
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我注意到了有關的報道,中方一貫反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外國企業的霸凌行徑。 汪文斌指出,我們也注意到,有關法官寫道:“(美國)政府自己對TikTok應用對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的描述都是假設的。
10月31日,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思義在倫敦接受了總臺記者的電話專訪。” 羅思義認為,盡管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抵制,但這并不說明美國能取得成功。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地區法院法官溫迪·比特斯通于當地時間30日,制止了一項原定于11月12日生效的,禁止任何美國企業與TikTok進行技術交易的禁令,該命令此前由美國商務部下達。據悉新的制止令要求在法庭審理此案期間,美國商務部不得執行禁止向TikTok在美業務提供數據儲存、內容輸送和其它技術交易的禁令。
外媒稱,五中全會公報傳遞出樂觀和國家自信的信息。報道稱,習近平領導的中共高層10月29日結束了一場閉門會議,會后發布的公報稱:“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上集說到美國打壓TikTok等外資企業的利刃——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以及利刃背后,四處煽風點火的美國議員和在幕后花錢雇傭說客的企業巨頭Facebook。于是極端保守的茶黨和他擁護的保守派政客們,踩著美國人民的焦慮上位了。
在經歷被迫出售、和美國公司達成共識、被特朗普政府推翻、美國法院叫停TikTok禁令等一系列反轉之后,TikTok的命運至今尚無定局。今年7月,科頓、盧比奧等人再次點火,聯名給美國國家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寫信,渲染對TikTok的擔憂。
根據路透社報道,TikTok周二表示,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招聘3000名工程師,主要分布在歐洲、加拿大和新加坡。
央視新聞《相對論》:其實,“分裂”不光出現在美國,“團結”也不應該只是美國人團結,國與國之間也要團結。央視新聞《相對論》:大選過程中,雙方都會說中國的問題,這會加深美國人對于中國的誤解。
據日本媒體報道,短視頻社交平臺TikTok和音樂排行榜Billboard將在日本推出全新音樂節目《NEXT FIRE》,該音樂節目融合了現場直播、音樂人訪談和TikTok用戶原創內容,將連續播出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