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5日10:12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相關新聞:
重慶三亞灣 海鮮新中心(下)|消費格局之新 稱出智慧芯
重慶三亞灣 海鮮新中心(中)|經營理念之新 唱響雙城記
核心提示:
提到三亞灣,喜歡吃海鮮的重慶人耳熟能詳。這里,一直有舌尖上的美味,也有曾經的“蓬頭垢面”。經過重慶市渝北區政府一年半的大力整治,三亞灣已實現華麗蛻變,徹底和過去說“拜拜”。
當“恨”已成往事,鳳凰涅槃之后的三亞灣煙火氣又回來了。即日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推出《重慶三亞灣 海鮮新中心》系列報道,從市場環境之新、經營理念之新、消費格局之新等方面,為廣大網友呈現 “回爐再造”的真實三亞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8日20時訊(記者 李天春 羊華 王慶煉)剛剛過去的周末,一場秋雨帶來涼爽的風。在三亞灣做海鮮生意的老張感覺非常愜意:這個天氣安逸,上門的顧客多起來,意味著他又會“多收三五斗”,市場內的300多家商戶的心情也和老張一樣,每天看著一批又一批的海鮮從這里“走”進千家萬戶,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三亞灣海鮮港的大門煥然一新。三亞灣海鮮港供圖 華龍網發
拆:老商戶期待更專業的市場
三亞灣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白天,靜待花開,波瀾不驚;晚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或許真的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提到三亞灣,喜歡吃海鮮的重慶人有一個感覺,這是一個比較“豪橫”的地方:20棟建筑,380個門市,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西部最大的水產綜合交易市場實至名歸,體量之大在重慶無出其右。
三亞灣始建于2007年,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好比起伏跌宕的戲劇人生。
清新亮麗的海鮮酒樓。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王慶煉 攝
這里,曾經亂搭亂建,一地雞毛、污水橫流,有的商戶還“耍稱”短斤少兩,飽受消費者詬病。一個好好的水產市場搞成“大花臉”,經營戶開始嘗到“苦果”:消費者開始避而遠之,門市租不出去,市場一天天消沉。
2018年,渝北區人大代表在區人代會上提出《關于提檔升級重慶市渝北區三亞灣水產市場的議案(轉建議)》,被列為2018年全區10件重點建議之一。
給三亞灣“洗臉”勢在必行。
老張在三亞灣經營水產店多年。最初,他對渝北區整治三亞灣的力道存疑:“市場頑疾由來已久,豈是一天兩天就扭轉得過來的?”
讓老張想不到的是,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三亞灣臨街和樓上的4萬多平方米的違章建筑全部整治拆除,15棟樓房的外立面也進行改造“變臉”,成為一棟棟“洋房”。
新鮮的水產品觸手可及。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袁舒含 攝
改:跟海鮮無關的業態被清理
市場外部環境變好了,接下來要改變經營戶的陋習。
老張毫不諱言自己也有陋習。
以前,他在門市旁邊隨意砌了個大水池,用來存放海鮮,完全不講章法,即使有礙觀瞻,他也覺得習以為常。
在市場環境整治過程中,老張自覺拆掉大水池,在門市里弄了幾個玻璃池存放海鮮,展示效果反而更好。
讓老張感到驚訝的是,短短幾個月時間,整個市場不僅完全實現了櫥窗化和柜臺化,原先左鄰右里賣雞殺鴨的屠宰店也不見了。
“區政府這次很較真,凡是跟海鮮沒什么關聯的業態全清理走了,就只剩我們賣海鮮的商戶。”三亞灣市場的老經營戶林先生說,這樣顯然更專業,我們早就期待這一天了,你見過五星級酒店里賣烤紅薯的嗎?
市民在三亞灣海鮮港選購海鮮。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袁舒含 攝
引:新商戶期待把零售做起來
三亞灣原本只有70多戶專業吃“海鮮飯”的經營戶,在整治過程中,活禽商戶“請”走了三十多戶,經營面積從幾千平方米猛增到10萬平方米,到哪去引那么多的海鮮商戶來“填空”?
栽下梧桐樹,引來鳳凰棲。
三亞灣市場提檔升級,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吸附力開始凸顯。
整治后的三亞灣在道路旁規劃了不少停車位,車主按“規矩”停車。渝北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
小李凍品在渝中區西三街經營了15年,搬到三亞灣才4個月。老板李安明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三亞灣的市場環境漂亮,交通方便,上下貨非常方便。
“我們主要為酒店供貨,現在客戶來提貨方便多了。”李安民說,期待在三亞灣把零售也做起來。
三亞灣市場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整治后的三亞灣受到很多商家的青睞。今年上半年,區政府專門出臺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引進了250家商戶,致力打造三亞灣生鮮集市、凍品集市以及三亞灣海鮮進出口貿易示范園。
接近手掌大的鮑魚。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王慶煉 攝
購:三亞灣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家住寶圣湖街道的羅莉說,她曾在海南三亞居住多年,孩子們習慣吃海鮮,回重慶后她就經常來這里買海鮮。
在羅莉的眼中,過去的三亞灣海鮮市場有點“不堪回首”,愧對了這么好的名字。
“亂糟糟的,海鮮店東一家西一家的,品種也不全。環境差不說,南腔北調商戶的態度也不好,還耍秤。”羅莉說,現在安逸多了,不用再捂著鼻子買東西。
“現在的三亞灣,恐怕是重慶買菜條件最好的市場了喲。”市民劉云說,退休后,他經常往來三亞灣,算是資深吃貨,對于三亞灣市場的環境變化,他也感同身受:“市場擴大、環境變好,人氣越來越旺,三亞灣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行走三明丨在沙縣小吃中央廚房,走向全國的蒸餃是如何生產的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線上消費迎來發展新機遇,在線醫療、智能體育、線上教育等線上服務蓬勃發展,但同時線下密接式消費受到深度抑制。□ 在系列提振消費“組合拳”和假日經濟的作用下,線下消費市場加快復蘇,夜間經濟被“點亮”,餐飲店升騰起濃濃的“煙火氣”。
“加”——充實復工復產隊伍 在六安市舒城縣杭埠工業園區,記者見到園區入口處貼著兩張顯眼的招工啟事,上面顯示安徽精卓光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優先招聘作業員、檢驗員、儲備技術員。了解到這一情況,舒城縣委、縣政府立即行動,構建政府幫招工作機制,將園區重點企業招工任務分解到各鄉鎮。
億萬游客之所以能夠盡享假期,是因為有無數勞動者堅守在崗位,用專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支撐著各行各業有序運轉。萬家燈火、山河秀美、經濟復蘇,每個勞動者都在用汗水為民族復興貢獻著力量。
“雙節”假期,多地結合自身特色打造迷人夜景,并推出系列活動,游客們觀夜景、賞民俗、品美食,體驗多彩夜晚生活。美食一條街上,湖南的臭豆腐、重慶的酸辣粉,還有本地的傳統美食,各色美食香氣四溢,讓老街煥發出新的活力。
雙節假期,多地結合自身特色打造迷人美景和夜景。
今天,是雙節假期的最后一天,利用8天小長假回家或者旅行的人們紛紛踏上返程之旅,回歸生活的常規軌道。如今,中國已多個月未發現本地傳播的有癥狀病例,但人們的假期依然體現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新習慣。
要知道,全國有8000多萬家小店,帶動就業約2億人。疫情期間,小店受沖擊不小。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暢通活絡起來,就業機會更多,中國經濟彈性和活力進一步增強。嗯,小店經濟,大有作為!
在這個金秋時節里,中國人收獲的不僅是屬于2020年的豐收,更是戰勝疫情的自信,面對世界風云變化,我們擁有了被現實錘煉過的篤定。先苦后甜,先勞后逸,中國人有資格在這個金秋里盡情歡笑,因為我們付出,我們得到。
鄭芳 攝)諸暨市江新社區為居民開辦了“江大姐公益課堂”,居民在這里可以學到烘焙、編織等手藝。(央視網 鄭芳 攝)南昌市高新區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開設的“紅色驛站”,成了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