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民族團結黨旗紅】傳承紅色基因 青海黃河岸邊有片紅色沃土

2020年09月21日20: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5034

  人民網海東9月21日電 (吳兆飛)凝望著黃河出神,汽車一個轉向,視線被拉回到窗前。兩排撒拉族傳統風格的居民建筑整齊佇立于道路兩旁,一張磚紅色石塑的西路軍行走路線示意圖惹人注目。車熄火,紅光上村到了。

  與積石山隔黃河相對,距查汗都斯鄉政府5公里,循化縣西路紅軍精神紅色教育基地便坐落于此。

  守著這方寶地,紅光上村深挖 “紅色產業”、巧做“紅色文章”,民族團結的基石得以筑牢筑實。

  傳承紅色基因 全村經濟建設有抓手

  “紅光”二字取“紅軍精神光照千秋”之意。

  “沒有紅軍,就沒有今天的紅光上村;沒有紅軍,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边@是紅光上村黨支部書記馬乙四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單看村貌,很難將這一人口不足千人的少數民族村落與紅軍相關聯。在和記者交流時,馬乙四夫道出了紅光上村與紅軍的淵源。

  80多年前,西路軍奮勇作戰,創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績。部分西路軍戰士在此地修建房屋,磚瓦上留下了他們鏤刻出的鐮刀、斧頭、五角星、“工”字等革命符號。

  房屋瓦片上刻有五角星等符號。人民網 吳兆飛攝

  期間,紅軍戰士還幫助本地撒拉族百姓修建各類基礎設施,在日常相處中結下了血濃于水的軍民魚水情。

  “戰士們對黨的忠誠、對革命的堅定信仰、對老百姓的關心愛護都保留在了紅光上村的一磚一瓦之上?!瘪R乙四夫指著紀念館中的陳列物飽含深情地告訴記者。

  紅光上村主干道旁還有一所小學。這所名為西路軍紅軍小學的學校同樣由當年的西路軍戰士修建。校門設計風格與鄰近撒拉族建筑相契合,但大門正上方一顆紅色五角星卻熠熠生輝。

  推門而入,正前方,“托起明天的太陽”七個大字懸于高處,一株“紅軍樹”枝繁葉茂傲然屹立于操場之側。

  西路軍紅軍小學操場旁的紅軍樹。人民網 吳兆飛攝

  “我們要深耕紅色資源,厚植紅色底蘊,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談及辦學理念,校長馬忠明表示,“還要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珍惜寶貴的民族團結精神財富。今天的撒拉族‘小紅軍’也必將成長為堅定維護黨的政策、建設家鄉的主力軍?!?/p>

  紅色文化是紅光上村的精神財富,也是探索經濟發展的先天優勢。依托本地紅色資源,紅光上村黨支部堅持把“傳承紅軍精神、堅守共同信念”作為黨建引領全村經濟建設的抓手,打造出了一系列叫得響和拿得出手的紅色產業。

  打造紅色黨建品牌 村集體經濟率先“破零”

  幾根碩大圓木筆挺而立直抵屋頂,鏤空花紋呈排布局點綴屋梁,泛黃的顏色讓這一榫卯結構木屋更顯靈動。

  剛邁過馬乙四夫家的門檻,就被眼前的撒拉族民居所吸引。

  2009年,馬乙四夫將紅色資源與當地文化相結合,推出紅光上村第一家“撒拉人家”農家院,并為它起了一個頗具軍伍色彩的名字——工兵營農家院。

  經營伊始,農家院年收入5—6萬元,有效解決了多戶貧困人口的就業難題。目前,類似于這樣的農家院,紅光上村已開辦了8家。

  在此基礎上,馬乙四夫帶領全體黨員群眾搶抓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政策機遇,創辦村集體農家院,形成集紅色教育、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發展新業態,在循化縣率先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破零”。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奔t光上村黨支部引領脫貧攻堅、促進民族團結的成效日益顯現。

  紅色黨建品牌的做強做大證明,只有黨支部發揮引領優勢,才能真正物盡其用、人盡其力,才能讓群眾在家門口吃上產業飯。

  “我現在沒其他想法,就是打算貸款再多養幾頭牛。”已脫貧的韓乙四么話還未說完便拉著記者去看他養的牛。牛圈不大,但8只牛犢長得結實壯碩。

  村民韓乙四么飼養的牛。人民網 吳兆飛攝

  與韓乙四么攀談得知,關于如何增加貧困戶收入,村黨支部堅持因人施策,喜歡養牛的他將自己的4頭牛入股到村集體,還主動承擔了村中其他牛的飼養工作。

  如今,韓乙四么的小兒子就在村中的紅軍小學讀書,家庭年收入接近5萬元,這遠遠超過了脫貧標準線。

  “鄉村社會治理直接牽涉黨建工作,推動形成黨建‘品牌’效應需要黨支部協調全局,也需要黨員帶頭,從而發揮示范帶動效應?!?長期扎根基層的查汗都斯鄉黨委書記韓世界對此深有體會。

  黨建引領下,紅光上村成為了一片熱火朝天的紅色沃土,紅色精神深深鐫刻在了撒拉族百姓心中。正如村旁的黃河,蓄勢向前,卻不見漣漪。

  (責編:任一林、萬鵬)

文章關鍵詞:紅光 基因 民族團結 紅色精神 紅色教育 黨旗 紅色文化 上村 黃河 農家院 責編:趙惠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廣東肇慶:貧困村“賣空氣”融資興業奔小康

    就在這時,歐新華說又有扶貧好政策了,村里的山林吸收二氧化碳可以賣錢,能幫助村民申請貸款。據人民銀行肇慶市中心支行統計,截至今年9月末,肇慶市金融機構辦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等類型的環境權益融資達7.1億元,綠色貸款余額135.6億元。

  • 一盞溫暖的燈,照亮他們的回鄉路

    10年前,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李英玉和老伴權永浩也像很多村民一樣,把土地發包出去,利用語言優勢到韓國打工。 那些年,李英玉和權永浩與家鄉的聯系,僅限于每年年底回到村里,領取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分紅。

  • 2020,戰“疫”丨原創動畫

    “中華民族能夠經歷無數災厄仍不斷發展壯大,從來都不是因為有救世主,而是因為在大災大難前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2020年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病毒與人類間打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武川路222弄的新家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上海市楊浦區是上海舊房最為集中的中心城區之一,楊浦區武川路222弄拆除重建,是楊浦歷年來改造規模最大、涉及居民戶數最多、簽約速度最快的項目。

  • 山河深情凝望中

    監 制:孫承斌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