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1日10:39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9月21日電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博消息,2020年9月20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操作下,天問一號探測器4臺120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并在軌驗證了120N發動機實際性能。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里程約1.6億千米,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中途修正是指在探測器飛行過程中,對各種原因導致的軌道偏離進行修正,使探測器更貼近理論軌道飛行。天問一號發射入軌和第一次中途修正的精度很高,本次修正量很小。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鉆取子系統主任設計師 王國欣:說不緊張,其實是不想緊張。
嫦娥五號任務一共持續20多天,總的來說是:一發、一落、一采、一升、一會、一回;其間還涉及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的多次分離組合。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交會對接首先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引力環境。
嫦娥五號任務一共持續20多天,總的來說是:一發、一落、一采、一升、一會、一回;其間還涉及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的多次分離組合。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交會對接首先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引力環境。
據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面后,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之后就進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為了順利完成采樣任務,著陸器隨身攜帶了鉆取采樣裝置、表取采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并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來聽航天專家怎么說。 記者:胡喆
作為嫦娥五號探測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封裝頗為引人注目。接下來,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嫦娥五號會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并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探測器鉆取采樣前,月壤結構探測儀對采樣區地下月壤結構進行了分析判斷,為采樣提供了數據參考。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后全景相機環拍成像。“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后拍攝的圖像很快被播放,最后一幀顯示出探測器的一只腿在多塵的月球表面上投下了陰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并傳回著陸影像圖。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并傳回著陸影像圖。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并傳回著陸影像圖。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2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后的嫦娥五號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