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8日11:17 來源:映象網
“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2019年9月18日,在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如是強調。
時隔一年,重溫總書記的講話,我不禁想起洛陽市新安縣城關鎮芝泉村村民劉琴華。30多年來,這個瘦小羸弱的黃河岸邊人,步行上萬里,搜尋黃河故事近千篇。為能搜到原汁原味的黃河故事,劉琴華背著干糧,從澠池到宜陽,從新安到孟津,翻山越嶺,穿梭鄉野,克服了無數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尤其在相濡以沫的丈夫病逝后,失去生活來源的她,擦干眼淚,毅然自籌資金把自己搜集到黃河故事整理成書,且已出版前三卷。第四卷正在搜集整理中。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河南又是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有著講不完的“黃河故事”。 講好黃河故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需要千千萬萬像劉琴華這樣的中原兒女。
劉琴華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但她發自內心熱愛黃河文化,把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作為一項事業去追求。幾十年如一日,不圖名,不圖利,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即使遭遇各種打擊,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咬緊牙關,堅持到底。這種追求,這種精神,這種境界,不僅是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所需要的,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所必須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得失,心無旁騖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做事。”從1946下半年開始到2011年1月去世,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敦煌學的集大成者段文杰,扎根大漠60多年,為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弘揚事業的開拓與發展奉獻了畢生的心血和精力。直到生命最后時刻,他還清晰地呼喚“敦煌,敦煌”。“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保護、傳承、弘揚敦煌文化需要段文杰這樣的人和精神,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也需要劉琴華這樣的人和精神,保護、傳承、弘揚、創新中華文化、中華文明,更需要無數個段文杰、劉琴華:一腔熱血,立志做事;咬定青山,矢志不渝!(李紅衛)
黃河流經新鄉市封丘縣56公里,在黃河左岸、黃河大堤以南、貫孟堤以北形成了241平方公里的黃河灘區帶。
據介紹,1992年,黃科院在鄭州市北郊征地400畝,建立了大型黃河模型試驗基地。從1992年開始,先后投資建成多座試驗技術先進的大型試驗廳,其中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鋪的黃河下游河道模型廳、小浪底水庫模型廳、三門峽水庫模型廳、水土流失試驗廳等。
黃河從青藏高原北麓發端,一路九曲跌宕奔騰萬里,從孟津出峽谷一瀉千里,造就了廣袤的黃淮海沖積扇大平原。滎陽,正處于峽谷至平原的過渡地帶,是中國地形西高東低三級階梯中的二、三級過渡帶。
河南省委網信辦、河南黃河河務局聯合開展“美麗中國?壯美黃河行”暨“2018網上看河南”網絡主題活動,映象網策劃大型專題特別呈現。
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泄洪口。中國網信網 張群 攝 “黃河寧,天下平”,自古以來,黃河治理歷來都是治國安邦的大事。9月3日,由
治水名人園大禹雕像 王蒙(攝)河工雕塑園雕塑 王蒙(攝)為宣傳黃河文化、普及黃河知識、弘揚黃河精神,孟州河務局在開儀控導工
近日,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山西河津段30多公里的河道全線出現流凌,大小不等的流凌順流而下,場面壯觀。薛俊 攝 (人民圖片網) 近日,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山西河津段30多公里的河道全線出現流凌,大小不等的流凌順流而下,場面壯觀。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最早只是遷徙途經山東東營,2003年開始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筑巢繁殖,至今累計繁殖達1954只。據東營市觀鳥協會調查,2017年有36對東方白鸛在自然保護區以外筑巢繁殖,2019年繁殖種群達到57對,2020年東方白鸛已在城區周圍筑巢繁殖。
在12月3日開幕的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健介紹說,目前中國的智能汽車市場在不斷擴大。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多重考驗,多家中國新能源車企不僅產銷量逆勢上揚,還受到資本市場高度青睞。
“黃河之禮 萬物來潮”,設計創意來自傳統文化的潮玩,非遺大師現場表演的精美剪紙,根據北宋御街風格布置的不同活動區域,身著華服的互動展演,一場極力打造的沉浸式體驗活動形式——河南省“黃河之禮”文創潮玩巡展月(平頂山站)活動,12月5日晚在平頂山市鷹城廣場驚喜開展。傳統國風與時尚潮流相結合的展演方式,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