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7日17:37 來源:央廣軍事
央廣網9月16日消息(姜廷玉)這是原四川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獻給邱少云家鄉的一面錦旗,上書“偉大人民的戰士 英雄不朽的功績”,以示對烈士家鄉的感激之情。
原四川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獻給邱少云家鄉的錦旗
1952年10月12日,志愿軍第15軍在鐵原東北391高地反擊戰打響了。391高地位于鐵原東北10公里處,山勢險要,南朝鮮軍有1個加強連駐守,是其安在志愿軍前沿陣地的一個“釘子”。拔掉這個“釘子”不僅可以改善志愿軍第15軍的防御態勢,而且可以對敵軍前沿構成威脅。從志愿軍前沿陣地到391高地,地勢較平緩,中間有3000米的開闊地,難以構筑坑道。為了縮短部隊沖擊距離,使戰斗發起具有突然性,第29師第87團組織500名戰士,在11日夜間隱蔽潛伏在距敵軍只有60米的草叢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戰士。
邱少云
12日中午12時,突然飛來4架敵機,在潛伏區投下幾顆燃燒彈。有一顆落在離邱少云2米遠的地方,四散飛迸的燃燒液濺到他的腿上,偽裝燒著了,火苗往上冒,頓時火團把他包圍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條水溝,只要后退幾步,在泥水中打個滾,身上的烈火就可熄滅。但他深知,這樣會被山頂上的敵軍發現,暴露目標。為了不暴露部隊的行動意圖,也為了500名戰友的生命安全及整個戰斗的勝利,他嚴守潛伏紀律,在烈火燒身時,不撲火,不呼救,堅定地趴在地下,忍著劇痛,咬緊牙關,一聲不吭,巋然不動。至下午17時,已經潛伏了19個小時的第3營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敵軍發起沖擊。經40多分鐘戰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殲敵軍 1個加強連。邱少云為這次反擊戰的最后勝利,在烈火持續的燃燒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在烈火燃燒中的邱少云(油畫)
為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于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在391高地主峰石壁上刻有“為整體、為勝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戰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的碑文。
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的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偉大戰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會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這些錦旗連同原四川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云烈士家鄉敬獻的錦旗,全都作為文物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作者是軍史專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一級英雄邱少云在烈火中用生命詮釋紀律與忠誠,他的英雄事跡在中朝兩國廣為傳頌。這是69年前邱少云在奔赴朝鮮戰場途中寫下的信,也是他唯一一封家書。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經中央軍委批準,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拍攝了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集《英雄贊歌》主要展現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他們以勇敢、堅毅、頑強、無畏成為全國人民崇敬、學習的楷模,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于“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他戰斗的地方叫上甘嶺
記者 鮑宇雁 實習記者 史可欣】在今天重慶市銅梁區,蔚然矗立著一座偉大戰士邱少云的英雄紀念碑。” 兩天后,1951年3月17日,這支部隊乘上火車從內丘出發,晝夜兼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邱少云出生于四川銅梁縣(現重慶市銅梁區),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作戰。在重慶銅梁區,鳳山之巔,邱少云烈士紀念碑在蒼松翠柏環繞中巍峨聳立。銅梁區把少云精神根植在全區的各行業、各群體,營造出弘揚少云精神、爭當少云集體的濃厚氛圍,讓少云精神成為大家逐夢的力量源泉。
在重慶市銅梁區邱少云烈士紀念館前的悼念廣場上,一尊手持鋼槍、神情堅毅的年輕戰士塑像引人注目,他就是家喻戶曉的邱少云烈士。邱少云犧牲后,反擊部隊在其偉大獻身精神鼓舞下,當晚勝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殲美軍1個加強連。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發展成果綜述 回憶過往,崢嶸歲月留下無數光輝的名字:方志敏、趙一曼、趙登禹、楊靖宇、左權……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用鮮血和生命托起新中國的旭日。
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發展成果綜述 回憶過往,崢嶸歲月留下無數光輝的名字:方志敏、趙一曼、趙登禹、楊靖宇、左權……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用鮮血和生命托起新中國的旭日。
平均駐地海拔最高的一支作戰部隊 他們長年駐扎在祖國西北艱苦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