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7日11:39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習近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曾鳴
鑒古而知今,臨黃河而知中國。想要了解黃河的“前世今生”,感受、感知黃河文化魅力,黃河博物館和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是重要窗口。
“歡迎來到黃河博物館!今天,我們將以‘黃河巨龍的縮影’為主題介紹母親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9月12日,黃河博物館講解員張笑蕾再次接待了一批游客。
“去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黃河博物館展廳參觀。他不時駐足,仔細端詳館里陳列的文物標本、歷史文獻,親切地同大家探討交流。”回憶起一年前為總書記講解的經歷,張笑蕾難掩激動。
黃河博物館館長王建平告訴記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人們對母親河的發展變遷興趣更濃,黃河博物館游客量也比以前有了大幅增加。近幾個月來,日接待游客量最高達2000人次。黃河博物館同時被命名為第二批黨日活動基地,為了應對接待需求,館內還增聘了3名講解員。
參觀者數量上去了,安保管理、基礎設施也得跟上。一年來,黃河博物館加強了安全管理,在主樓增設了帶夜景展示的“樓體館標”,還對內部環境進行了改造升級。為了讓珍貴文物與觀眾近距離相見,黃河博物館將館藏國家一級文物“鄭工合龍處碑”從碑廊遷至展廳內。
“目前,我們正積極參與黃河國家博物館規劃建設工作,黃河國家博物館初步選址已經確定。未來,舊館和新館將共同展示黃河文化。”王建平說。
從黃河博物館驅車一路向北不遠,就來到了黃河地質公園。去年9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調研。如今,一年過去了,觀景平臺早已成為市民、游客拍照留念的“打卡地”。
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的變化不僅僅是游客數量增加,它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 “去年12月6日,經過批準,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所在的鄭州市黃河生態旅游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更名為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管理委員會。”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標志著黃河沿線生態保護治理和黃河文化主地標工程全面啟動,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的發展為更好地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傳承黃河文明提供了一個嶄新平臺。
除了名字的變化,生態環境的改善讓園區的環境煥然一新。通過實施鄭州邙山水源地周邊綠化環境整治工程、大禹山區域設施改造和綠化提升工程、玫瑰谷園林綠化和環境改造工程等,截至目前園區已累計綠化荒山8000多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青山綠水”的整體景觀效果不斷呈現。
讓河南人為之振奮的是,今年央視春晚分會場首次設在鄭州黃河之濱,也就是園區的炎黃廣場。鄭州分會場采取巧妙的創意和設計,彰顯九曲黃河奔騰向前、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
如今,園區還啟動了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工作,成立了專門申報組織推進。同時,委托河南省地質調查院對公園的整個地質科普現狀進行了調查,參照世界地質公園標準,啟動規劃地質公園提檔提升工程,目前初步方案已經完成。
“講好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是我們的職責使命。我們要把貫徹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轉化為具體行動,讓黃河文化在這里‘動’起來、‘活’起來、 ‘實’起來。”黃河文化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河南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臺長崔為兵,河南黃河河務局副局長姚自京,東方今報社社長胡楊,惠濟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焦健等多位領導蒞臨現場,并共同開啟了儀式。啟動儀式結束后,采訪團將探訪黃河灘公園,見證黃河之美和生態保護成果;參觀黃河博物館,感受黃河文化獨有的魅力;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繪制的瑰麗藍圖,也是賦予河南的一項時代重任。據悉, 11月15日上午,主流融媒體沿黃看河南采訪團一行將在洛陽新安縣舉行啟動儀式,實地探訪黃河水畫廊的秀美風景。
9月30日,鄭州市“傳承紅色基因 共擔時代使命”向國旗敬禮活動啟動儀式暨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發布儀式在鄭州市鄭東新區外國語學校隆重舉行。據悉,全市16個開發區、縣(市)區“傳承紅色基因 共擔時代使命”向國旗敬禮活動于當日同步啟動。
黃河,橫亙于我國中部的世界巨川,發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全長5464km,流域面積79.5萬km2。在眾多水利工程中,河南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可以說是黃河治理開發的關鍵控制性工程。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處在控制黃河中下游水沙的關鍵部位,是黃河防汛調度和水沙調控的一線擔當。小浪底水利樞紐不僅是黃河中下游防汛調度的一張“王牌”,也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硬核擔當”。
鄭州黃河花園口南去不遠,黃河博物館,館內陳列的兩張照片令人印象深刻:一張是斷流時期的黃河河口,河床龜裂,濕地無存;一張是河口生態恢復的照片,花紅草綠,如詩如畫。從生態功能上看,河南段灘區是我省“黃河灘區生態涵養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獨特的自然生態資源,是“平原生態涵養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7月24日,鄭州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重大文旅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鄭州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行。這些項目開工后將有力引領、積極推動核心示范區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鄭州市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
7月24日,“鄭州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重大文旅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鄭州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行。集中開工活動的主會場、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位于鄭東新區CBD西北角,北鄰連霍高速,西鄰中州大道。
7月15日下午,到鄭州快速公交未來線路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來到鄭州市黃河博物館參觀學習,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共同學習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
其中一個是黃河國家博物館,另一個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 對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未來面貌,據介紹,包括核心遺址保護區、博物館區域和仰韶文化體驗區等主要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