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6日21:35 來源:光明網
初秋的午后,微風不燥,天空湛藍,陽光熱烈。在河南省開封市東護城河留芳園段,站在拱橋上,腳下是碧波蕩漾的河水,岸邊有市民在垂釣。抬步入園,綠樹茂密,樹蔭清涼,游園綠道上市民悠閑漫步,不時有孩童奔跑而過,三五老人靜坐長椅上,閑話家常。不遠處,千年古城墻靜靜矗立,見證著這座城市里、這方土地上發生的一個又一個故事。
“我每天下午都要到河邊來溜溜彎兒,環境這么好,看著就心情好,用句時髦話說就是,幸福指數太高了!”85歲老人李庭一是化肥廠的退休職工,在東護城河邊生活多年。看著曾經的“臭水溝”變成了如今的清水河,荒草地變成小游園,李大爺喜不自勝。“從我家到這里只要十來分鐘,方便哩很!”
開封,自古水系發達,一城宋韻半城水,素有“北方水城”之稱。然而,近年來,河道淤積嚴重、斷面狹窄,連接不暢,已成為制約開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瓶頸”。
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封市提出“打造北方水城、加快構建現代水生態文明體系”的治水思路。
2013年,開封市委市政府組織編制并批復了《開封市水系總體規劃》。按照《水系總體規劃》,開封市將打造“十河十湖十濕地”,在新區構建“一湖兩區三橫四縱”的水系網絡格局,在老城區構建“六河連五湖”的宋都水系網絡布局,做好“以水潤城”這篇大文章。
怎樣實現新老城區水系貫通、水活流清的目標?“一渠六河”項目“應運而生”。
“‘一渠六河’連通綜合治理工程是開封市水系總體規劃和‘十湖連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黑臭水體治理’和‘四水同治’的重點工程。”開封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縣級調研員馬紹君說,它的總治理長度28.6公里,總投資37.5億元。
“一渠六河”包括西干渠和東護城河、西護城河、南護城河、利汴河、惠濟河、澗水河,建成后形成1條環城濱水風景綠道、5個城門節點、5個濱河公園、8段綠色濱水岸線。工程通過截污控污、河道清淤、橋梁建設、水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構建起連接新老城區的水系,維持生態平衡、服務周邊百姓。
工程建成后,真正把護城河死水變活、污水變清,是一項實在的惠民生態工程。
今年5月1日前,實現了全河通清水的目標。6月1日前實現主體工程完工,對市民全面開放,基本實現了“四通一整”,即通清水、通綠化、通道路、通亮化和沿河環境整治,打造了生態工程、民生工程、文化工程、發展工程,讓“一渠六河”成為了造福開封人民的幸福河,使得夢里的“北方水城”重新回歸。
“一渠六河”形成的城河一體環城景觀帶,以“15分鐘生活圈”計算,覆蓋面積約38平方公里,將直接提升老城區50萬居民的人居環境。同時,也很好地拓寬了開封文化旅游空間,預計每年能再增加800萬人次來汴旅游,帶來4億元餐飲消費,解決2萬多人就業,增加1.6億元以上的財政收入。
與此同時,這些優質的河水還新增農業灌溉面積40萬畝,沿途補充100多萬畝地下水源。
“我們現階段主要是豐富沿河園林的文化內涵,通過走心的設計和布局,把與水文化、宋文化、黃河文化等相關的雕塑等文化符號添加到游園中去。”馬紹君說。
說話間,一對年輕的情侶攜手走過,一位放風箏的老人扯著風箏線走遠,一位健步走的阿姨快步向前,她腰間的音響里傳出歡快的歌聲:“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艷)
(記者 陳佳慧)“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著幾座城。開封讓黃河在青山綠廊間歲歲安瀾,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無數涓滴匯成千頃澄碧,把黃河建設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9月22日晚,開封清明上河園里的大型水上實景演出“東京夢華”隨著愁腸婉轉的《虞美人》拉開序幕。開封海綿城市模型 開封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縣級調研員馬紹君為大家講解一渠六河項目
9月23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文旅廳聯合主辦“壯麗70年·古都新風貌”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開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