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9日22:12 來源:河南衛視
黃河之水天上來,華豫之門傳文脈。
2020年8月12日,在河南廣播電視臺1500平米演播大廳,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特別節目《沿黃九省賽寶大會》。
錄制現場,來自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的主持人,齊聚一堂,舉行了對陣抽簽儀式。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黃河的滋養下,形成了輝煌燦爛的黃河文化。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華豫之門》播出16年以來,藏品中凝聚的歷史文化內涵一直深受觀眾喜愛。本次特別節目《沿黃九省賽寶大會》欄目組將走進沿黃九省區,尋找屬于當地獨有的文化特色珍品,讓散落在民間的珍寶“活起來”。
節目特邀知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坐鎮現場。“黃河她就是母親河,沿黃九省區都有悠久的歷史,也都有燦爛的未來,希望黃河不僅在歷史上傳承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以后也繼續發揮它這一條大河的作用。”
本次特別節目中,蒙曼將結合沿黃九省臻選的最具地方“黃河文化”代表性的珍寶,進一步解讀器物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還將通過解讀流傳千年的經典古詩詞,帶領我們走近這條承載著中華文明基因的歷史之河、文化之河。
“從千里草原來到中原大地,內蒙古與河南地域相隔千里,文化大有不同,但一條母親河黃河,把我們連接在一起。”
來自內蒙古衛視的主持人娜格婭感慨:“內蒙人奔放好客,河南人熱情好客,雖然第一次來到河南,但絲毫不覺得陌生,因為這里是古代君王建都最多的省份,歷史里熟悉了千百遍,這一次走近它,也慢慢愛上了它! ”
帶著藏品來參加節目的郭先生激動地說:“看到其他省份的寶物真是大開眼界,每件寶物、每個省份之間雖然都不同但都有聯系,就像黃河水一樣,一脈相傳,滾滾而來。”
河南衛視《華豫之門》制片人馬廣民:“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詮釋黃河文化是《華豫之門》的責任、擔當和使命,通過這次節目,我們齊聚一起來挖掘黃河文化所蘊涵的時代價值。”
講好黃河故事,讓黃河文化更加熠熠生輝!
《華豫之門》特別節目《沿黃九省賽寶大會》將于9月3日起,每周四晚 19:30在河南衛視播出,敬請期待。
編輯丨時時 主管丨龍濤 李想 監制丨姚瑋
該活動由大型季播節目《沿黃九省賽寶大會》和“黃河流域民間珍寶展”兩部分組成,線上線下共同發力,讓受眾更深入地了解黃河歷史、黃河文化。
《華豫之門——沿黃九省賽寶大會》期待您的關注!
《沿黃九省賽寶大會》整季節目共分五期,一共召集包括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參與。每期節目九省區兩兩一組分別對抗,落單的省區將在最后一期與其他省區合并參與。
《華豫之門》沿黃九省賽寶大會,今晚就要掀起她神秘的面紗了。
9月3日起,每周四晚19:30《華豫之門》將播出大型季播節目《沿黃九省賽寶大會》。
“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文化的殷殷囑托,正值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一周年之際,《華豫之門》重磅推出“沿黃九省賽寶大會”特別節目。
“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華豫之門》將用五期特別節目,帶大家一同領略黃河流域的風土人情,地域文化。
最后,大家的腦袋終于保住了,皇帝也一直沒有發現這塊琉璃瓦上的龍是用木頭雕上的。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塊木質龍腹構件因為長時間的風吹日曬,上面白色的油漆就漸漸的脫落了,露出了木頭本來的顏色,這個秘密也就隨之曝光了。
乳釘紋銅爵1975年發現于偃師二里頭遺址,因年代久遠,制作精美,堪稱國之瑰寶。雖然她現在衣服銹跡斑斑、色澤暗淡,但是當年可是“撲閃撲閃”亮瞎眼,只是現在由于年齡大了點兒,歷經了3700多年歲月,身上附著了泥土和銹蝕,讓她暗淡了不少。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人面對皇室紛爭和皇家子女不可抗拒的命運時感慨:可憐生在帝王家。畫面所表現正是蘇武和李陵第二次會面的場景,李陵對蘇武的忠貞不渝表示敬意,并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