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3日16:44 來源:中國西藏網
近些天來,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真切地感受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西藏人民的關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特別強調的“十個必須”“六個要”“四個確保”,體現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精髓,為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學習中,我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是對我們藏學工作者的特別要求和鼓勵,是我們今后在研究工作中需要認真貫徹落實的。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是我們藏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才能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有大量的具體工作需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就是我們今天的重要工作。
自古以來,西藏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歷史事實不勝枚舉。眾所周知的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美麗故事;薩迦班智達與闊端在涼州會談中體現出的宏觀大局;茶馬古道上的民族交往;近代九世班禪、熱振活佛、阿旺嘉措為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大義與大愛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歷史事實。這些都需要整理與宣傳。
近代以來,面對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中國各族人民在歷史的關鍵時節(jié),共御外侮、同赴國難,拋頭顱、灑熱血,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偉大史詩,凝聚成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那是輝煌與屈辱、榮光與苦難并存的歷史。1888年、1904年西藏各族軍民共同抵抗英國侵略者的故事還在傳頌;特別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在民族存亡,國家安危之際,西藏人民不甘人后,他們有的齊聲誦經,為祈禱抗戰(zhàn)勝利,為詛咒日寇;有的舍身從戎,奔赴前線為保家衛(wèi)國浴血奮戰(zhàn);有的四處募捐,輸財衛(wèi)國……他們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留下了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故事,是仰天長嘯的悲壯,是可歌可泣的精神,進一步印證了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這一事實。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十世班禪、阿沛 阿旺晉美、喜饒嘉措、孔繁森等人物的事跡在西藏更是家喻戶曉。歷史充分表明,西藏各民族間的交流交往交融猶如珠穆朗瑪山頂上常年不化的冰雪一樣潔白、頑強,又好似雅魯藏布江水般悠久而漫長。
近些年來,我注意到近代史上藏族人民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做出的貢獻,注意到他們的共同努力,為弘揚中華文化做出的特殊貢獻,為此寫了一些小文章。我認為,這些人這些事也許看起來不是那么耀眼,但都充分表明了近代史上中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充分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今后,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挖掘、整理、宣傳好西藏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歷史事實。
枯燥的歷史通過一個個生動故事的挖掘、整理,娓娓道來,抽絲剝繭,加大宣傳力度,定會讓人們在重溫歷史時有不一樣的感受,也必將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中國西藏網 特約撰稿/喜饒尼瑪 作者系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二級教授)
這段話出自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zhèn)古生村考察時的講話。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村落,是我們了解各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活化石”,是應該被珍視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保護、傳承和發(fā)展。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西藏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取得長足發(fā)展。處在新時代的巨大歷史機遇期,西藏的發(fā)展更離不開各民族團結互助的內部環(huán)境。就整個西藏而言,民族團結與發(fā)展的關系,又何嘗不是這么簡單的道理呢。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促進各地區(qū)各民族發(fā)展繁榮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發(fā)揮語言文字的基礎性作用,也是助力深度貧困地區(qū)教育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書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燦爛中華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內容。應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應因遇到困境而退縮,不應因存在問題而懈怠,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邁入新時代,培育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凝聚中華民族磅礴之力的重大課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關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振奮民族精神、激發(fā)民族自信的內在動力。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fā)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開發(fā)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chuàng)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
習近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大家庭,在你們的社區(qū)就體現出來了,回族、漢族為主的多民族社區(qū)。這是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qū)金花園社區(qū)同居民們親切交流時作的講話。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fā)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開發(fā)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chuàng)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
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上小演員在黃帝陵軒轅廟前表演腰鼓(新華社記者李一博 攝) 縱觀歷史,每一個民族都為締造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做出了貢獻。近代以來,面對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涌現出一大批少數民族的衛(wèi)國英烈、建黨先驅、工農運動領袖、抗日英雄、開國將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空前增強。
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并作重要講話,在當地干部群眾中引發(fā)熱烈反響。“總書記千里迢迢來到我們身邊,關心貧困戶生產生活,指導脫貧攻堅,讓大家倍感溫暖,也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