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1日20:17 來源:大眾報業·海報新聞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召開會議,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會議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山西,他強調要切實保護好、治理好汾河,“讓一泓清水入黃河”;在陜西,他指出“推動黃河流域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在河南,他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在甘肅,他叮囑要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在寧夏,他指出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奏響新時代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大合唱”提供了根本遵循。
奏響新時代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大合唱”,要把握“一域”與“全域”的關系。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并非一地一段之事,而是一項涉及全流域各個方面的“大事件”,更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黃河綿延5000多公里,從西到東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平原,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省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沿岸各省區要走出“小我”,從“全域”出發而不能站在“一域”去思考黃河問題,要上游、中游、下游“一個調子”而不能各唱各的,要同向發力而不能“九龍治水”,攜手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力爭上游”。
奏響新時代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大合唱”,要把握“一時”與“萬世”的關系。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黃河治理、破解難題、清除積弊,不可能一蹴而就,產業更迭、動能轉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無論抓黃河保護,還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都是一場持久戰,心浮氣躁不行,急功近利也不行。這場持久戰,包括環境治理、修復生態、淘汰落后產能等一個個攻堅戰,但又不同于單純的攻堅戰。打好這場持久戰,既要有只爭朝夕的勁頭,有攻堅“速戰速決”的能力,也要有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有久久為功的韌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謀劃長遠、干在當下,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積小勝為大勝,把黃河治理保護好,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奏響新時代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大合唱”,要把握“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保護”在前,但“保護”不是不發展,而是要在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基礎上,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在這個意義上,抓生態保護就是抓高質量發展,抓高質量發展就是對黃河的最有效保護。沿岸各省區要把握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既要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把黃河生態系統保護好,也要充分考慮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差異,強化整體布局、科學布局,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優化城市發展格局,推進鄉村振興,推動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奏響新時代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大合唱”,要把握“經濟”與“文化”的關系。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文化問題。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上古時期,炎黃二帝的傳說就產生于此。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誕生了“四大發明”和《詩經》、《老子》、《史記》等經典著作。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就要把經濟文化融為一體、共同推進,就要大力保護和弘揚黃河文化,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挖掘時代價值,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道)
“聽完李書記的宣講,我作為師范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能夠做到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畢業以后為甘肅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四川省委宣講團分別走進省內多個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單位,開展全會精神宣講。
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保障黃河安瀾上持續發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線。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弘揚黃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構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園。
河南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臺長崔為兵,河南黃河河務局副局長姚自京,東方今報社社長胡楊,惠濟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焦健等多位領導蒞臨現場,并共同開啟了儀式。啟動儀式結束后,采訪團將探訪黃河灘公園,見證黃河之美和生態保護成果;參觀黃河博物館,感受黃河文化獨有的魅力;
今年,中原文博會正式升級為省級展會,10月16日-19日,共有來自全國27個省區市的企業齊聚河南鶴壁,整個展會規模之大、規格之高、范圍之廣為歷年之最。來自青海、四川、河南等沿黃九省區的26家博物館帶來了各具特色的精美文創,在文博會上一同奏響“黃河大合唱”。
在河南,有一種投身脫貧、扶危濟困的攻堅力量在匯聚,有一種助力脫貧、無上光榮的價值信念在傳遞,有一種參與脫貧、人人可為的巨大激情在點燃,脫貧攻堅真正從扶貧部門的“獨角戲”轉變為社會各界的“大合唱”。團省委聯合14家省直單位實施“八方援”河南共青團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搭建起青年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
對黃河的治理保護已成為重大國家戰略,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今天的黃河,歲歲安瀾,天高水闊,林草豐茂,沿岸百姓脫貧致富,早已沒有昔日“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的景象。
9月25日,順著九曲黃河一路向南,“游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黃河線一行,走到了黃河岸邊,近距離感受氣勢壺口,任浪花飛濺,觸及大河之魂。壺口,正是黃河鏗鏘激越的心臟,是黃河澎湃不休的呼吸,是黃河永恒搏擊的脈動。
9月24日,黃河文化高層論壇在鄭州舉行。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學家劉慶柱,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甲骨學家王宇信,分別以《黃河文化與中國不斷裂的文明史》《黃河文化與甲骨文》為題作主旨報告。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提煉新時代黃河精神顯得尤為迫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正能量,如同黃注一樣充分爆發,形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勢不可擋之力。
習近平主席說:“為人類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早就作出的莊嚴承諾。2020年5月2日,在吉布提布法醫院,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與吉方人員就大規模檢測、無癥狀感染等問題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