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1日17: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邁入新發展階段,在波濤洶涌的世界經濟大潮中,能不能駕馭好我國經濟這艘大船,是對我們黨的重大考驗。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能力和水平。
理論源于實踐,又用來指導實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及時總結新的生動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在發展理念、所有制、分配體制、政府職能、市場機制、宏觀調控、產業結構、企業治理結構、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重大問題上提出了許多重要論斷。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列舉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關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理論”等11個方面的理論成果,深刻指出這些理論成果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科學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有力指引了中國經濟航船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實踐充分證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我們黨擁有在復雜多變局面下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超智慧和能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國際上,世界經濟低迷,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在國內,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形形色色的經濟現象,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有利于我們科學認識經濟運動過程,把握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準確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發展環境越是復雜,越是要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能力和水平,確保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提高運用黨的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干、壯筋骨,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而不懈努力。要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實踐,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把握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提高領導我國經濟發展能力和水平,在實踐上大膽探索、在理論上不斷突破,勇于開頂風船,善于轉危為機,我們就一定能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1日 04 版)
專訪:希望新中加強后疫情時代合作造福兩國人民助力區域經濟發展——訪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 明年是東盟(ASEAN)與中國建立對話伙伴關系30周年,王瑞杰表示,中國和東盟可借此契機共同推動具有前瞻性的議程。
作者: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黃恒學 近年來國際市場持續動蕩,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2月6日發布,全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面積目前已達6億畝,林下經濟總產值超過90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3400萬。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
映象網訊 (記者 陳偉然)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極,如何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如何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
講政治的原則要求必須貫徹到黨的一切工作中,經濟工作也不例外。而且,講政治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不講政治就不可能真正抓好經濟。近些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如收入差距拉大、少數黨員干部貪污腐敗、生態環境問題嚴峻等,都與一些黨員、干部弱化甚至放棄了講政治密切相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優化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對此,我們要不斷夯實適應國際新規則的國內基礎,化挑戰為機遇,將自身實力轉化為制度性話語權,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目標2035我們一起走 但這一刻請不要停下了腳步
特別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超過城鎮居民家庭,2010—2019年年均增速達到8.6%,比城鎮居民家庭增速高1.8個百分點。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小康進而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新華社廣州11月22日電題:“讀懂中國”與會人士:開放的中國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大信心 ” 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認為,疫情期間,中國采取一系列舉措幫助廣大中小國家提升應對疫情的能力,為世界經濟增加了穩定因素。“新基建”在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根基的同時,也將助力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
在當前形勢下,堅持雙循環,著力擴大內需是對沖世界經濟下行的必然選擇,也是應對各種國際挑戰的戰略基點。李義平指出,推進以內需為主的雙循環,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