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0日14:26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從廣東河源市、汕尾市,到廣西百色市、河池市,再到新疆喀什市、西藏察隅縣……這些地方,都有來自深圳經濟特區對口幫扶的生動故事。統計顯示,自1990年以來,深圳先后與全國17個省份105個縣(區)開展幫扶合作,幫助194萬人脫貧。
“忠誠踐行‘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是深圳的使命和擔當。”深圳市扶貧協作和合作交流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劉衛翔說,多年來,深圳在保持自身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中央和廣東省交辦的對口幫扶使命任務,通過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全面對口幫扶,深入推進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民生幫扶等重點工作,探索出一條“輸血”與“造血”幫扶相結合的特色扶貧道路。
“民生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首要議題。” 劉衛翔說,近年來,深圳立足幫扶工作實際,把80%以上扶貧資金用于民生項目,積極協助當地開展教育幫扶、醫療幫扶、住房保障工作,切實提升對口幫扶地區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扶貧要先扶教育,因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深龍小學支教的老師余成艷說,支教老師只是星星之火,相信隨著教育扶貧工作的持續開展,山區孩子們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深龍小學是由龍崗區投資3000多萬元援建的,于2019年9月正式辦學。目前,全校797名學生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336人,異地搬遷戶子女119人。“非常感謝龍崗區幫扶,讓山里的孩子們有了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的學習條件。”校長黃麗宇說。
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靖西市,深圳龍崗與百色靖西共建的產業園里生產正忙。“我們是第一批從深圳引進的落地加工企業,產業園廠房建成裝修后就搬了進來。”靖西市保誠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龐春國說,產業園區緊挨著異地搬遷的老鄉家園,勞動力資源豐富,能夠充分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廣東陸豐市甲西鎮北池村村民蔡漢標曾在深圳工作多年,如今他是陸豐恒業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由深圳羅湖區東門街道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合力招商引資,引進來的陸豐市恒業建材實業有限公司在村里投資了混凝土攪拌站項目。目前有兩條生產線,日產量超過2000立方米,大大提升了村里的經濟水平,不僅能解決村民就業問題,還能通過招募學徒的方式提升大家的職業技能。”蔡漢標說。
為促進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近年來深圳積極幫助對口地區建設扶貧產業園區、扶貧車間,引入企業生產、包裝環節,采取發展產業、以工代賑的方式,鼓勵不愿或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就近就業。目前,已累計在對口地區建設273個扶貧車間和扶貧工作坊,幫助貧困戶5000余人就業。
產業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深圳經濟的一塊“金字招牌”。近年來,深圳在注重遵循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的同時,在對口幫扶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傳統手工業、鄉村旅游業等特色產業,打造了喀什百年小圓棗古樹認養計劃等一批產業扶貧“名片工程”。
柬薩庫勒村位于新疆和田縣北部沙漠腹地,是一個深度貧困村。中國廣核集團扶貧干部王智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以產業發展引領全村脫貧致富,積極開展扶貧產業項目招商,推進精準脫貧。
在王智的積極聯系下,村里引進了新疆禾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柬薩庫勒村發展陸基水產養殖。2019年6月以來,禾美公司陸續投資50萬元投放160萬尾南美白對蝦、10萬尾單雄羅非魚試驗性養殖陸基水產,吸納4名村民入股就業,人均月工資3000元以上。“以前在沙漠中養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卻變成了我們村的新興產業。”柬薩庫勒村村民買買提阿布都拉·買吐肉孜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
中山市與大關縣合作共建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區、農產品冷鏈加工物流基地和筇竹(扶貧)產業示范園,打造產城融合發展的農產品加工特色園,農產品的附加值得到大大提升。中山對昭通的幫扶,將山區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鮮活實踐。
更令人感動的是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對口支援干部的無私奉獻與干事創業、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成都龍泉驛區對口支援工作隊就是其中之一。打卡行活動大力提升大眾影響力,通過短視頻景點打卡、直播賣貨等形式,甘孜縣全域旅游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得到極大提升。
黔貨出山又添新通路。10月27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稱“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杭州市幫扶黔東南州工作隊(下稱“工作隊”)聯合新電商平臺拼多多開啟“愛鏈杭黔 優品云行”杭州-黔東南消費扶貧周。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華民族擺脫貧困的千年愿景即將夢圓。從“輸血”變“造血”,把“有限”變“無限”,天津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增強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方面下足“繡花功”。
天津市北辰區、甘肅省華池縣政府代表,探訪團成員及當地新農人代表等參會,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擔任主持。北辰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鞠振強,重點介紹了北辰對口幫扶華池縣過程中,打造的扶貧產業協作生態。
天津市北辰區、甘肅省華池縣政府代表,探訪團成員及當地新農人代表等參會,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擔任主持。北辰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鞠振強,重點介紹了北辰對口幫扶華池縣過程中,打造的扶貧產業協作生態。
2010年6月,國家確定福建省廈門市對口幫扶臨夏州,一場轟轟烈烈史無前例的脫貧攻堅戰從此在這里打響。 說起婦女們的變化,東鄉族自治縣龍泉鎮黨委書記楊志君打開了話匣子,從找丈夫要錢花到婦女自己掙錢花,他親眼目睹了藏在細枝末節里的變化。
一種全產業鏈消費扶貧新模式正在深圳漸成氣候。線上方面,發動幫扶雙方企業入駐中國社會扶貧網、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網、騰訊“為村”等平臺,累計開設網店3400多家。
從貴州銅仁碧江城區驅車30分鐘,即到范木溪。2015年,蘇銅兩市簽訂了《銅仁市、蘇州市共建產業園區框架合作協議》,銅仁·蘇州產業園在銅仁市碧江區正式掛牌成立。依托蘇州成熟的產業園區運行經驗,蘇銅兩市各結對縣級市(區、縣)合作共建10個工業園區、9個現代農業園區。
家住貴州省貞豐縣北盤江鎮查耳巖村的劉標,每天早上8點都會準時到志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工作。為助力對口幫扶地區群眾就業,浙江寧波海曙區在貴州省貞豐縣建起了14個扶貧車間,志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