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8日15:34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以來,俄羅斯約67%的出口禽肉發往中國,迄今對華禽肉出口額已達到去年同期的7倍;前7個月,中國通過滿洲里海關進口俄羅斯食用油的貨值同比增長1.2倍;上半年俄羅斯農產品對華出口額同比增長35%……一組組數據顯示,中國作為俄羅斯農產品和食品第一大出口對象國的地位繼續鞏固,農產品貿易已成為中俄雙邊經貿合作新亮點。
拓寬出口渠道,抓住中國發展機遇
2019年,中俄雙方簽署關于俄羅斯糧食、油籽及其副產品等向中國出口檢驗檢疫協定書,并放開俄全國范圍內對華出口大豆等,兩國在農產品相互準入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進一步拓寬農業合作空間。目前,俄羅斯小麥、大豆、油菜籽粕、禽肉、牛肉等十余種農產品陸續獲準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對我們有巨大吸引力。”俄羅斯阿列依卡公司專門從事面粉、葵花籽油、通心粉、糙米等農副產品的加工生產。公司經理謝爾賓尼娜表示,隨著中國消費者需求日益增長,俄羅斯廠商供應量不斷增加。兩國農產品貿易逐年擴大,為雙方企業深化合作帶來更多機遇,包括該公司在內的很多俄羅斯企業與中方企業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
切爾基佐沃集團是俄羅斯最大的肉制品生產商,該集團自去年5月起開始對華出口家禽產品。“中國是我們很重要的出口市場,擁有巨大潛力,這也是很多俄羅斯農產品企業看好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該集團戰略規劃部部長達里諾夫表示,今年集團計劃對華出口5萬噸以上禽肉產品,“我們正在積極拓寬對華出口渠道,抓住中國發展機遇”。
“今年3月,我們首次用萬噸遠洋輪裝載進口俄羅斯大豆,意味著中俄糧食貿易規模達到一個新水平。”中糧遠東有限公司總經理白天旭表示,中糧集團4月份還與北大荒集團旗下在俄企業合作,通過海運將3880噸俄羅斯玉米運往中國。
“近年來,農業在俄中經貿合作占比不斷提升,農產品貿易成為雙邊貿易新的重要增長點。”全俄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奧西妮娜認為,擴大對華出口,是俄羅斯農業出口貿易的優先方向。“中國有廣闊的市場,俄羅斯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兩國農業結構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農產品進出口更趨專業化,完全可以實現互利共贏。”
提升品牌形象,搭建電商合作平臺
面粉、食用油、香腸、特色糖果糕點……中國電商平臺上有一家“俄羅斯食品官方旗艦店”,匯集了眾多俄羅斯知名品牌的美食。開業才半年多,店鋪已有近10萬粉絲。“近期,店鋪通過直播帶貨聚攏了更多人氣,不僅增加了銷量,也進一步提升俄農產品和食品在中國的知名度。我們計劃再多開幾家網絡旗艦店。”俄羅斯出口中心高級副總裁科熱夫尼科夫表示。
近年來,包括“俄品多”“打開套娃”等多家通過網絡平臺經營俄羅斯農產品和食品的“店家”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電商正為兩國農產品貿易搭建起新平臺。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徐坡嶺認為,中俄兩國企業應充分利用互聯網與物聯網技術,提升農產品品牌形象,推動兩國農業合作邁上新臺階。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代理所長馬斯洛夫表示,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國內消費需求不斷釋放,包括糧食、肉類、奶類等在內的俄羅斯農產品在中國市場將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俄供應商應加強調研和培訓,借助中國電商新平臺,拓展合作新路徑”。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表示,中俄貿易額在疫情期間仍表現出較高的韌性,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得到迅速發展,隨著兩國市場準入不斷拓寬,農產品貿易已成為雙邊經貿合作的新亮點。“我們對雙邊貿易額實現2000億美元目標充滿信心。”
完善物流設施,推動雙邊貿易往來
今年5月,俄羅斯方面首次用冷藏集裝箱經鐵路向中國發運冷凍雞肉;6月,中俄首個物流基礎設施合作項目——莫斯科別雷拉斯特物流中心實現班列常態化運行;7月起,數字口岸系統在中國滿洲里、綏芬河口岸鐵路站正式投入應用,通關時間由原來的半天左右縮短至30分鐘以內……隨著中俄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雙方農業品運輸基礎設施、物流條件等也在逐步改善。
去年9月,中俄雙方達成了“農業快車”合作協議,即通過整車班列向中國運輸農產品。一個月后,裝載有俄羅斯面粉的首趟“農業快車”抵達濟南市。基于“農業快車”的潛力,今年,俄羅斯企業計劃向中國出口的面粉產品總量由此前的1萬噸提升至8萬噸,并計劃從2022年起每年發貨10萬噸。
“物流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有助于推動兩國農產品貿易往來。” 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副總裁阿列克謝·施洛表示,鐵路運輸速度更快,保證了農產品的新鮮度,也降低了物流成本。疫情防控期間,鐵路對農產品的運輸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計劃未來每月發出4班‘農業快車’,幫助更多俄羅斯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根據俄農業部與俄出口中心制定的2017年至2024年農產品出口發展戰略,俄方希望到2024年進一步提高對華農產品出口額。奧西妮娜表示,俄方在聯邦項目農業綜合體產品出口框架下,計劃于2024年前投入300億盧布(約合27.5億元人民幣)發展農業物流及交通線。“俄中農業合作前景廣闊,雙方對在農業領域開展互惠互利合作都抱有濃厚興趣。俄方還希望與中國在農業技術創新應用等方面不斷深化務實合作,推動更多項目落地。”
(本報莫斯科8月27日電)
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跨國農產品貿易與加工企業路易達孚今年將繼續參加進博會。據介紹,路易達孚近年來連續參加進博會,今年參展主題為“構建安全、可持續的農業供應鏈”。
去年9月,中俄雙方達成了“農業快車”合作協議,即通過整車班列向中國運輸農產品。基于“農業快車”的潛力,今年,俄羅斯企業計劃向中國出口的面粉產品總量由此前的1萬噸提升至8萬噸,并計劃從2022年起每年發貨10萬噸。
4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在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會議機制下,協調推動消除貿易壁壘,暢通國際物流,促進國際農產品生產、市場和貿易穩定。
具體來看,有幾個因素促成了東盟位次提升: 一是今年一季度我國與東盟集成電路進出口大幅增長,拉動我國與東盟外貿整體增長3.3個百分點。對越南、馬來西亞進出口發揮“龍頭”作用,拉動我對東盟外貿整體增長5.6個百分點。
由于日前美方宣稱擬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嚴重違背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8月3日后新成交的美國農產品采購暫不排除進口加征關稅,中國相關企業已暫停采購美國農產品。
題:言而無信害人害己 中企暫停農產品采購責任在美方 不僅如此,7月19日開始,中方相關企業持續就采購美國大豆、高粱、小麥等農產品進行詢價。中美兩國在農業領域互補性很強,中國市場容量大,可以說進口美國優質農產品前景光明。
中方有關企業采購美國農產品取得進展,這是中方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重要共識的務實舉措。采購美國農產品,也有利于中國農業發展減輕資源環境的剛性約束,推動農業的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答:你剛才已經說了,中國商務部已經就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通話發了消息稿。問:據報道,美國前外交官坎戴斯·克萊本因有償向中國提供美國情報文件,被判40個月監禁。
土地肥沃、水熱充沛,與中國山水相依的越南,是我國農產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有了初見之緣,兩家公司組團到越南南部果蔬主產區、北部邊境地區,以及中國貴州、四川、重慶等地開展聯合考察。
蓬佩奧表示:目前美中經貿談判進展不錯,但他強調,美中兩國達成的任何經貿協議必須保護美國人民尤其是美國農民的利益,否則美方也可能放棄與中方達成協議。為了我們的糧食安全底線,為了保證主糧的“自給自足”,除了主糧,通過進口渠道滿足包括大豆、玉米之類的農產品需求顯然是最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