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6日10:52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在2020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平安保險、華為、正威國際、恒大集團、招商銀行、騰訊、萬科和深圳投資控股8家深圳企業上榜,這不僅是深圳企業做大做強的代表,更是深圳以創新驅動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
40年來,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建設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能力顯著提升,技術創新實現由“跟跑”向“并跑”“領跑”的轉變,構建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全球知名創新之都,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的奇跡,為我國城市現代化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鮮活的樣本。
深圳市中央商務區一角。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攝
前瞻布局,提升產業能級
回顧發展史,早在上世紀90年代,深圳就提出要“抓高新、上規模、重效益”,主動轉移當時還很吃香的“三來一補”加工制造業,大力發展以電子信息產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并逐漸成為深圳的第一經濟增長點、第一大支柱產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將科技創新改革向縱深推進,通過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不斷向價值鏈高端延伸。2014年,國務院批復同意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成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6年,深圳相繼印發《關于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關于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全面推進創新創業創造。2018年1月,《深圳經濟特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正式印發,為深圳的創新活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019年7月,深圳再次推出《深圳市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率先落實國家科技體制改革重大部署,科技項目實施的關鍵環節接軌國際,擴大科研資金的使用管理自主權。
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讓深圳得以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走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帶動經濟增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截至2019年,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17001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6277.98億元,同比增長10.08%;實現增加值9230.85億元,同比增長11.26%。今年上半年,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深圳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仍分別同比增長2.4%、2.2%。
隨著5G時代的來臨,深圳再次前瞻布局,大力建設5G行業應用試驗網。截至8月14日,深圳已建成46480個5G基站。
深圳市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介紹,5G技術將給羅湖區轉型發展帶來全新機遇,為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全新動能。從去年開始,羅湖區全面布局5G產業發展及產品應用,支持轄區企業融入5G產業發展和5G技術應用之中。如今,已在智能制造、路橋管控、物流機器人、智慧交通等多個產業、工業領域廣泛使用。
5G產業是近年來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跑”的縮影。在一次次產業轉型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中,深圳構建起“四個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即全市產業以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產業為主,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為主,工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
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創新,始終是深圳發展的關鍵內核。創新的原動力來自哪里?深圳給出的答案是:“堅持市場化導向?!?/p>
從深圳創新模式來看,有“六個90%”的顯著特點,即全市90%的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投入、發明專利來自企業,90%的企業為本土企業,90%的重大項目由企業承擔,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主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深圳已成為國內市場干預少、營商環境優、民營經濟活躍的城市之一。
成立于1993年的瑞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是深圳創新企業的代表,全球每3部手機,就有一部手機上的零部件來自瑞聲科技。瑞聲科技高級副總裁江南介紹,公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升研發及高精密制造能力,每年的研發投入占比超8%,2019年研發投入17億元。目前,公司的聲學、光學、電磁傳動、精密結構件、射頻器件、高速傳輸器件六大業務,覆蓋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機器人等智能設備領域。
“全球每100臺無人機里就有21臺來自寶安,全國智能穿戴產品每10個就有3個是寶安造?!睂毎矃^委書記姚任介紹,近年來,寶安區堅守實體經濟和工業制造,壯大創新動能,以“創新+智造”為特色的產業鏈不斷完備。
創新發展離不開平臺支撐。近年來,深圳在創新載體建設和基礎科研領域陸續取得突破。截至2019年底,深圳擁有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累計達2260家;圍繞基因組學、大數據、石墨烯等前沿領域,已設立12家基礎研究機構,組建11家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和嶺南農業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等4個廣東省實驗室落戶深圳;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等設施順利開工,省部共建腫瘤化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穩步推進。
如今,深圳在5G、基因測序、3D顯示、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領域的創新能力處于世界前沿,知識產權碩果累累;新型顯示器件、智能制造裝備、人工智能等3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70%。
制定標準,打響深圳品牌
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制定標準已成為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深圳發展之路,另一核心推動力還在于搶占標準高地,推進質量發展,實現品牌聚集。
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已從代工生產邁向自主品牌創立,通過不斷的自我革新,制定標準,成為行業領軍者。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深圳市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制定電池材料等17個國家標準,也是我國牽頭制定鋰電池材料國際標準的企業。同時,深圳在新能源汽車、消費級無人機、移動電話、5G等領域,依靠領先的產品技術標準“走出去”,取得豐碩成果。
統計顯示,目前,深圳累計有235家企業登上全國企業標準排行榜,占全國上榜企業數量的7.17%。其中,2019年新上榜企業達152家,企業標準化建設步伐持續加快。深圳共有15家企業成為全國企業標準的“領跑者”,占全國的12.9%。
2019年10月,深圳獲評成為全國首個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去年1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質量標準提升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19—2022年)》正式印發,明確提出到2022年,落戶深圳市的國際國內標準化組織工作機構達85家以上等發展目標。
高標準帶來了產業質量效益的不斷攀升,為品牌聚集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華為、平安、比亞迪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享譽海內外。其中,在南山區就擁有174家上市企業,總量穩居全國區(縣)第二;擁有400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據南山區區長黃湘岳介紹,今年的疫情防控中,騰訊、邁瑞醫療、中建科工等一批企業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抗疫”力量。在工業和信息化部6月份公布的79家“科技戰疫”表現突出的人工智能企業名單中,深圳企業有8家,其中6家來自南山區。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是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站在新起點上,深圳正瞄準世界先進城市,銜接國際通行規則,實施全球標桿城市建設示范工程,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資源、高端企業、高端人才,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不斷壯大新動能、提升新勢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強大核心引擎,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高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 溫濟聰)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只是月球上的一小步,但卻是中國走向深空探測的重要一步,相信中國航天作為太空探索領域的先行者之一,在未來的路上將會不斷創造新的精彩。
回顧“十三五”時期,“中國天眼”落成啟用,量子信息應用實現重要突破;北斗導航全球組網,5G網絡加速成型……5年來,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升到59.5%,在全球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14位。
“移動通信演進的驅動力將由1G/2G/3G/4G時代的單一速率需求,經由5G三個場景的過渡,最終轉化為以場景驅動作為基本演進范式。
“移動通信演進的驅動力將由1G/2G/3G/4G時代的單一速率需求,經由5G三個場景的過渡,最終轉化為以場景驅動作為基本演進范式。
大規模建立5G獨立組網,同樣讓中國走在了5G發展的前沿。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表示,中國全方位強力拉動獨立組網成熟。聞庫說,下一步要配合5G獨立組網部署,開展網絡切片、行業虛擬專網等技術模式創新,完善網絡覆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成為疫情打擊之下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率先復蘇的中國,將始終順應歷史的潮流,堅持互利共贏,堅持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
而剩下的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個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皆出現了環比下跌, 跌幅分別為 0.23%、 0.10%和 0.02%。同比來看,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同比上漲 3.55%,漲幅較上月收窄 0.23 個百分點。
仰望太空,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握手”,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俯瞰大地,世界首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風馳電掣,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開放運行;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這是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的功能定位,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以更大力度助力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
坐著高鐵看中國,車窗外江山如畫,車廂里雙節勝年。穿越冰雪,無懼風雨,因為“中國號”列車跑出了中國速度,才讓世人見到了瑰麗的中國風景。懂得“天路”的險峻,更懂得守護山河的艱辛,但我們也愿意享受這份輕松和從容,因為我們底氣十足,因為我們從來相信,什么樣的困難都嚇不倒樂觀、勇敢、奮進的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