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5日10:56 來源:生活報
2014年9月22日,張伯禮在醫院問診。(天津中醫藥大學供圖)
新華社天津8月24日電(記者張宇琪、栗雅婷、宋瑞)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張伯禮已經參加了幾十場海外連線,“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分享中國經驗,我們從不保守”是這位老中醫自始至終秉持的觀念,“希望中醫藥能幫助更多國家和地區”是他的希望和不變的追求。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近日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我沾了全國醫護人員的光,沾了中醫藥的光,被授予的國家榮譽稱號不是給個人的,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分子。”
臨危受命 為中醫藥戰“疫”不遺余力
“曉飛江城疾,疫茫伴心悌。”今年72歲的張伯禮“出征”武漢時填詞如許。
“疫情來了,醫務人員必須上前線。”1月27日,農歷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的張伯禮飛赴武漢,作為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投身抗疫最前線。
回憶起剛到武漢的場景,張伯禮說當時醫院里人滿為患,各類患者交織一起,極易交互傳染,情況遠比想象的嚴重。
深入了解疫情后,張伯禮和專家組認為,要迅速采取措施,對疑似、發熱、密接和確診四類人,進行分類管理、集中隔離。嚴格的隔離加上普遍服用中藥,四類人中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比例逐步下降,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
“一定要有中醫藥陣地,有陣地,就能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盡快拿出治療方案。”張伯禮說。之后,他與同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的劉清泉寫下“請戰書”,提出籌建一家以中醫藥綜合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
2月12日,張伯禮率領中醫醫療團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醫院。
因連日勞累,飲食不規律,張伯禮膽囊炎發作,2月19日凌晨接受微創膽囊摘除手術,他調侃道:“這回我把膽留在了武漢,更加與武漢市民肝膽相照了。”
截至3月10日休艙,江夏方艙醫院收治的564名患者中無一例轉為重癥,無一例復陽。
在張伯禮的推動下,中醫藥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武漢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患者1.2萬余人,每個方艙醫院配備4至8名中醫藥專家,同步配送清肺排毒湯、宣肺敗毒方等方劑,中藥使用率達90%。
3月19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現有疑似病例首次全部歸零,這一天也恰逢張伯禮72歲生日,“‘武漢清零’對我就是最好的祝賀了”。
醫者仁心 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0世紀60年代末,醫學院校畢業的張伯禮來到渤海之濱的鄉村衛生院。他看到老中醫用普通中草藥配方治療病痛,具有較好療效,便對中醫藥產生了濃厚興趣。1978年全國恢復研究生考試,張伯禮順利考上天津中醫學院首屆研究生。
在鄉村他真切感受到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他整天腳踏自行車、背上大診包,無論白天黑夜、刮風下雨,奔走在田間小路、海上漁船、建筑工地。他總是精神飽滿,認真治療每一位患者,也從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張伯禮說:“是患者培養了我們,無論多么辛苦,靠自己的醫術救死扶傷,為他們解除病痛,我很有成就感。”不斷推行中醫藥現代化,為國家培養中醫藥人才,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是他從未更改的初心。
擴大中醫診所覆蓋面,中醫人才是關鍵。擔任天津中醫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的近20年間,張伯禮提出品德、能力、中醫思維“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倡導成立全人教育的“勇搏勵志班”。
身處治病救人一線,張伯禮深刻感受到老百姓看病難、基層醫生現狀的不容樂觀。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期間,他積極奔走呼吁,要加快實施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和在職人員培訓,提高全科醫生醫療水平和薪酬待遇。
4月16日,張伯禮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點贊。(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供圖)
傳承發展 老中醫開出“新處方”
發展大中藥產業、推動設立《中醫藥法》、培育中醫藥人才……多年來,張伯禮為中醫藥的發展不斷開出“新處方”。
“中醫學雖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將中醫藥的理論優勢與現代科技結合,就能發揮優勢作用取得原創性成果。”張伯禮說。
一粒擁有700多年歷史的六味地黃丸如何在技術的加持下“煥發新生”?2015年,張伯禮領銜完成的“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創研及其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古老中醫藥賦予現代科技內涵。
中成藥二次開發可實現藥品從原料到制劑的全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二次開發可以回答像六味地黃丸一樣的中藥,其藥效物質是什么,留哪些東西,扔哪些東西,控制哪些東西,這些都要靠扎實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張伯禮說。
“中醫走向國際,一是人家有需求,二是我們要有能力。走出去主要靠標準引領,標準要先行,科技是基礎。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先練好內功。”張伯禮曾在接受采訪時說。
“中西醫結合救治是我們的亮點,希望中醫藥能幫助更多國家和地區戰勝疫情。”他說。
來源:新華社
△《故事里的中國》第二季丨“人民英雄”張伯禮學生黃明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年過古稀 心如朝陽 2020年2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張伯禮院士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中醫院。
近日,多地出現涉冷鏈食品的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引發群眾關注。張伯禮認為,對于從事進口冷鏈食品、進口貨物相關工作的人員來說,應該一絲不茍地對待防護工作,接觸此類物品時一定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對于普通群眾來說,張伯禮認為進口冷鏈食品可以放心吃,進口包裹也可以放心收取,但切記要做好防護。
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以下簡稱“三大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 北京大學教授李曉明、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吉林大學教授孫正聿、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于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朱長江、四川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等9人獲得杰出教學獎。
近日,全國多地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同時明確發現“物傳人”的情況。對于市民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張伯禮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快遞人員應佩戴口罩、手套,做到無接觸送件。
11月13日、14日和15日,短短3日內,已有陜西西安、山東泗水、山東濟南、河南鄭州、湖北武漢、福建泉州廈門、甘肅蘭州等9地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張伯禮臨危受命,于1月27日飛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的救治,在抗疫前線奮戰了80多天。除了新冠疫苗,陳薇還率領團隊研發新藥,加緊研制針對特異性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單抗藥物。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僅僅是一群人、一個城在戰斗,更是一場全國上下的凝心聚力。” 9月8日,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他說自己只是代表6000萬湖北人民、全省54萬名醫護人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庚子年初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11月9日晚八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在報告會上,他這樣評價危急時刻武漢的志愿者們:疫情來了,他們悄悄地來;(抗擊)疫情勝利了,他們悄悄地走。
10月26日,“人民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重返武漢市,再次走訪武漢市中醫醫院等多家戰斗過的醫院,探望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跟進科研項目,合作培養人才。
“桑枝總生物堿作為新藥獲批上市,是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標志性成果,但上市不是終點,研發不能停下來。毋庸置疑,中醫藥傳承下來的豐富實踐是一個獨特的思想體系,是值得用新的技術去挖掘的“寶庫”,可能輸出更多的中國創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