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1日11:2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17日凌晨
四川成都東部新區丹景街道
全安村村道開始崩裂
6座民房在山體滑坡中倒塌
慶幸的是
這次滑坡沒有一人傷亡
而這一切
都要感謝村民巫素珍
△巫素珍吹哨報告山體滑坡
臨睡前發現房屋裂縫 扯著嗓門喊周圍居民“快跑”
17日0時30分,全安村53歲村民巫素珍正準備關燈睡覺,突然發現客廳的地上出現了一條約1厘米寬的裂縫,從屋內一直延伸至門外的院壩。“屋里的墻角掉了一地的灰,還能聽到石頭碰撞的聲響。”
巫素珍立刻給村主任郭新華打電話報告了這個異常現象。隨后,她叫上一家六口出了房屋,并扯著嗓門喊周圍的居民:“有危險,快跑!”因時間太晚,周圍村民都沒有動靜。
5分鐘后,由丹景街道和村上干部、民兵組成的應急隊伍,前來疏散群眾。“哐哐”的銅鑼聲越來越大,村民家中的燈這才亮起,大家開始往屋外跑。
△17日凌晨,丹景街道全安村組織村民轉移
轉移半小時后房屋被夷為平地 村干部嚇得“腿都軟了”
巫素珍家在全安村5組,周圍民房集中,在應急隊員的組織下,巫素珍及周邊6戶共計17位村民,在10分鐘之內被轉移到山坡對面。
經過討論,丹景街道隨后擴大了群眾轉移的范圍,又將全安村5組其余15戶群眾全部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17日凌晨,全安村村民轉移中
17日凌晨1時左右,在將村民順利轉移約30分鐘后,全安村5組所在的山腰上傳來滾滾落石的聲響。
天亮后,郭新華重返村落。上半夜帶村民轉移的村道,已經崩裂成塊,包括巫素珍家在內的6座民房,已被夷為平地。郭新華說:“我看到那些房子,腿都軟了。”
△村道在山體滑坡中崩裂
“之前村上已經說過很多次 發現問題及時告知”
全安村村主任郭新華表示,在前期的排查監測中,此次全安村5組的滑坡點,并不是在列的地質災害監測隱患點位。后來,根據專家分析,村子境內山體地質條件不穩定,在雨水持續沖刷下,出現土層崩塌,這才導致了滑坡。
一個未被列入地質災害監測隱患點位的地方,能夠在災難來臨前,讓村民全身而退,這得益于當地在防汛救災工作中,有力的宣傳動員。
在整個丹景街道,地質災害可能產生的險情及地質災害防治常識,幾乎宣傳到每家每戶,預警信息也在最短時間內通知到村、組、戶和人。一旦出現險情,街道和各村組建的應急隊伍迅速出動。
巫素珍說,自己在看到家中房屋裂縫后,首先就想到上報村主任,就是因為“之前村上已經說過很多次,發現問題及時告知”。
監制丨徐冰
主編丨馬文佳
編輯丨張志達
校對丨高少卓
11月7日,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馬鞍山村的村委會里格外熱鬧。” 2018年,馬鞍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實施“育民、便民、樂民、安民、富民”五項為民計劃,為文旅產業發展凝心聚力。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雷剛 萌友 王艷/文圖 近日,正陽縣袁寨鎮某村村民張某峰、張某彬、李某樂因涉嫌破壞村級換屆選舉秩序,被公安機關依法處以行政拘留。
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孫筱和早出晚歸、爭分奪秒,制定企業防疫和復工指南,助力臨港新片區在上海全市率先實現億元以上產值企業、規上企業100%復工;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干部聶永平始終關心村里無房戶老陶一家的生活困難,梳理閑置宅基地,多方籌集資金為老陶蓋起三間新房;
冬日的飄雪沒有將吉林省撫松縣“冰封”,反而讓這里孕育出更多生機。這一場冰雪盛宴只是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依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的積極探索之一。未來,撫松縣還將繼續打通“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和“金山銀山”之間的通道,走經濟與生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發展之路。
“山上不栽樹,喝水跑遠路;坡地不壘埂,種糧要貼本;育得青山在,功德傳后代。三光片區涉及興街鎮三光等6個村委會2253戶,石漠化面積30平方公里,是西疇縣石漠化最嚴重地區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村為民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增強為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據了解,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致力于打造功能齊全、服務規范、便捷高效的村民滿意窗口。
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孫筱和早出晚歸、爭分奪秒,制定企業防疫和復工指南,助力臨港新片區在上海全市率先實現億元以上產值企業、規上企業100%復工;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干部聶永平始終關心村里無房戶老陶一家的生活困難,梳理閑置宅基地,多方籌集資金為老陶蓋起3間新房;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互利村的一些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村黨支部書記付永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過去種玉米趕上好年景一畝最多也就300元,現在一畝甘薯加工成粉條能掙3000元,又打工又分紅,日子越過越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村為民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增強為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據了解,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致力于打造功能齊全、服務規范、便捷高效的村民滿意窗口。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