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1日09:22 來源:新華網
我叫格桑央拉。2018年,我留學取得碩士學位后回到了拉薩,成為了一名職業策展人。
過去兩年,我參與了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的建設和設計工作。
如今博物館即將開館,雪域高原上又多了一處可以探索的“詩與遠方”!
今天就讓我來提前帶大家參觀一下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吧!
@策展人 格桑央拉
監制:孫承斌
出品:孫志平
制片:樊華
主編:楊詠 姜海瑩
統籌:董千齊
編導:韓依格
記者:李楨宇、洛卓嘉措、索朗德吉
實習生:次旦央吉、旦增珠扎、德吉玉珍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新華通訊社出品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對推動青藏兩省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各族群眾生活、增進民族團結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世紀工程”之稱的川藏鐵路,是一條連接四川省與西藏自治區的快速鐵路,是青藏鐵路后的第二條進藏“天路”,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干線鐵路之一。
碧浪千里的青稞豐收了,一輩子傾注對青稞摯愛的“青稞王子”卻走了,留下了寫給大地的論文和獻給農戶的成果。就這樣,尼瑪扎西刻苦學習,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后分配到西藏農業研究所,一年后,調到青稞研究室,開始從事青稞研究。
中秋節每年固定在農歷的八月十五,但它在陽歷中的日期卻不固定,今年的中秋節恰好與國慶節“同框相賀”,喜上添喜。天高氣爽,物華心怡,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好轉、旅游產業復產升溫的當下,又恰逢國慶節與中秋節罕見的重疊,著實讓我們多出了一份假期出行、金秋賞玩的期待。
跟著村支部書記普布索朗氣喘吁吁地爬上“邊境線五公里觀景臺”,滿目是家家戶戶二層藏式小樓屋頂上飄揚的五星紅旗。“吉汝村因離中印邊境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有7處通外山口,離洞朗地區也只有100公里,處在反蠶食斗爭的前沿陣地,因而被稱為中印邊境第一村。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西藏自治區成立55周年。亞東鮭魚又稱“花點魚”,屬亞東特產魚,西藏自治區二級保護動物,有“后藏江南的水中瑰寶”美譽。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一筆一劃記錄著歲月的滄桑變化。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各族人民不僅飽受著帝國主義的踐踏蹂躪,還飽受著封建農奴主階級的殘酷壓榨。” “國旗老阿媽”次仁曲珍, 從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那天開始,老阿媽就開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深情地望著北方,迎著升騰的朝陽升國旗。
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境內桃花盛開的田園風光。長期以來,中國高度重視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守護好雪域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西藏定將不斷釋放綠色“紅利”,青藏高原一定能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境內桃花盛開的田園風光。長期以來,中國高度重視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守護好雪域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西藏定將不斷釋放綠色“紅利”,青藏高原一定能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久巴村的草莓又大又甜,村里草莓飄香,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品嘗草莓,于是久巴村也順勢發展起了旅游業。沖康村地處雅魯藏布江北岸,主要種植青稞、小麥,主要經濟林作物有核桃、蘋果、梨、花椒等。
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格桑花則被視為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的野花。在西藏,一批又一批黨員、干部發揚“老西藏精神”,像格桑花一樣扎根雪域邊疆,團結帶領各族群眾守護著西藏的穩定、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