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5日11:4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社論】
一個村莊的變化史,也是一個國家的變遷史。
21世紀初,浙江作為先行地區率先遭遇“成長的煩惱”,與“發展還是保護”的挑戰短兵相接。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安吉余村調研,在聽取當地的發展困惑以及關閉石礦保護生態的做法后,首次作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15年后,當初浙江發展藍圖的繪制者重回故地,這個“不賣石頭賣風景”的村莊,以“環境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他面前。
在這15年的時間里,余村、湖州以及浙江,以沉默卻有力的方式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同樣在15年的時間里,從這里策源,在更宏闊實踐中不斷發展并被反復檢驗的生態文明思想,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引發巨大的共鳴,激蕩起澎湃的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人類文明發展趨勢,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從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視野出發,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怎樣的生態文明以及如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在頂層設計的引領下,一場從觀念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自此開啟,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自此鋪展。
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綠色轉變,發展思路和社會共識向未來而行、社會關系和自然關系向和諧邁進……歷史留下了這些變化的轍印。出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建立并實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時間記錄下這些關鍵的節點。“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歷史憂思、深邃思考,為民情懷、使命擔當,思想的光亮將永遠在時光隧道中閃爍。
時隔15年后再回頭看,似乎更能看清,“兩山”理念或者更早的“綠色浙江”思想的變革,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這場變革的意義和成果,絕不只是“地球衛士獎”連續三年花落中國、為全球貢獻了近四分之一的“新綠”、二氧化碳排放量12年間下降近一半等這些讓世界贊嘆的成績,絕不只是撥“霾”見藍天、臭水溝變濕地公園、生態旅游成富民產業等這些身邊的顯性福利,也絕不只是社會環保意識水位抬升、某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成型、多種能源資源節約等這些局部的系統性改善。而在于,它在我們還未被生態之檻完全絆住發展腳步之時,提出一種超越傳統工業文明的新的文明境界,讓重塑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可能,讓突破社會發展瓶頸成為可能,讓中國現代化發展取得戰略主動、贏得轉型時間成為可能,從而讓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成為可能。這,同樣為人類文明的走向提供了超越性的視野。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這場世界性危機以如此劇烈的方式發出警報:人類到了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系的危急關頭,到了直面生態安全乃至生存安全挑戰的決定性時刻。如何化解生存危機,如何重塑“疫后”世界?歷史的腳本里,終會留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及中國“綠色治理”濃重的一筆。這不僅是因為,這一理念通過一些具體樣板上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層面的經驗,更因為,在學者所謂“發展大加速”、全球生態面臨“臨界點的大變革”的今天,中國在過去十幾年中所進行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勇敢探索,在全球“綠色治理”中所展現的大國擔當和魄力,正在被賦予新的內涵。其所描繪的關于未來的理想圖景,為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所貢獻的方案,必將增益人類福祉。
站在“絕對貧困”行將徹底退出中國字典的時間節點上,我們駐足回看15年前的那個場景,認真復盤15年走過的征途,既是要從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和戰略的定力,也是為了重溫初心的赤誠和使命的神圣。15年后的今天,時代呼喚我們繼續吹響改革開放、發展創新的號角,人民需要我們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更多的時代考題作出回答。讓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求真務實、不懈奮進,以更大的毅力和勇氣,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為人類共同的綠色家園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5日 01版)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新發展階段催生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時期要與時俱進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高度進行謀劃,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做到清水下山、凈水入庫,密云關閉礦山,轉型發展綠色農業、鄉村旅游、高端制造,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6%以上。
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 宇興評: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大家都非常振奮,我們要按照更高的標準,保護好首都的凈水。北京密云區區長 龔宗元:密云區始終秉持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老百姓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獲得很好的回報,奮力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典范之區。
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 宇興評: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大家都非常振奮,我們要按照更高的標準,保護好首都的凈水。北京密云區區長 龔宗元:密云區始終秉持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老百姓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獲得很好的回報,奮力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典范之區。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湖北是三峽工程壩區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所在地,也是維護長江生態系統整體性的關鍵省份,生態地位極其重要。三要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新局面。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