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4日08:06 來源:新華網
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嚴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記者日前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院賈建平教授團隊研究發現可在癥狀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志物。
賈建平表示,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能夠治愈阿爾茨海默病,多個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試者病程已處于較晚的階段。“如果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甚至是無癥狀期就對患者進行干預,臨床癥狀則可能會延遲出現,因此是否能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甚至無癥狀階段就準確做出診斷至關重要,這也是當前預防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思路。”賈建平教授說。
據悉,該團隊通過對5年至7年前認知功能正常人群進行隨訪,共收集了739例受試者,發現并驗證外周血神經源性外泌體突觸蛋白可以作為在認知障礙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和輕度認知障礙的生物標志物。該研究成果還通過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隊列中的受試者得以進一步驗證,表明通過上述生物標志物的相關檢測可提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
賈建平說:“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或無癥狀期的有效診斷可為在其超早期干預贏得時間,從而增加治療的有效性,降低疾病發病率。”
該研究論文《外周血神經源性外泌體突觸蛋白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無癥狀期》于2020年8月10日在國際醫學期刊《阿爾茨海默病與老年癡呆癥》(Alzheimer's &Dementia)雜志在線發表。
“對C10orf67在結直腸癌中的功能解析,有望為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生物標志物和藥物靶點。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公開回應,證實這篇論文作者為本單位研究員之子,并表示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肺癌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研究工作對103例臨床肺腺癌病人的癌和癌旁組織進行了深度解析,最終共鑒定到11119個蛋白產物和22564個磷酸化修飾位點,同時整合臨床信息和基因組特征數據分析,深度構建了基于蛋白質組的肺腺癌分子圖譜全景。
該論文有8家科研機構,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華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上海交通大學。接下來,研究團隊檢查了武漢市另一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113例COVID-19患者,發現了ABO血型感染的相似風險分布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