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0日11:47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
習近平: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這段話出自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水土保持是國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加快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進度,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思想,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的新理念,筑起一道道生態安全屏障。
協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需要我們牢牢樹立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價值觀念,摒棄以犧牲自然生態效益謀取一時經濟增長的做法,以生態功能為導向,統籌協調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水土流失監管制度,切實發揮石漠化綜合治理的扶貧作用,強化落實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多舉措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本期特約專家:賈劍波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講師)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凌月明介紹,1—7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3047起,造成103人死亡失蹤,與前5年平均數比較,今年死亡人數下降42%。凌月明表示,自然資源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地災和海洋災害的防治: 一是加強指揮調度。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入汛以來,南方部分省份持續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險情。汛期以來,共發布國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94條,其中橙色以上17條,各地共發布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1056條,其中橙色以上167條。
6月11日,自然資源部又派出4個專家工作組分赴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指導地方做好災害趨勢研判、排查巡查、監測預警、災害調查處置等工作。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地質災害防治處處長 李曉春:比如說云南5月20日以來,雖然遭遇了連續的強降雨,但是成功地轉移了2700多人,實現了成功的避險。
2019年8月14日,成昆鐵路涼紅至埃岱站間,突發數萬方高位巖體崩塌,致17人失聯,事前也沒有發現地質災害發育痕跡。從貴州興義和甘肅黑方臺的預警實踐可以看到,這套技術已經能將地質災害預警做到53分鐘倒計時。
(記者常欽)近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牽頭負責的《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該圖系還統一了全國地質環境圖系地理信息底圖庫,編制了《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技術要求》《全國地質環境圖系數據庫建設技術要求》《全國地質環境圖系專業術語匯編》等技術文件。
今年1至10月,通過監測預警、群測群防等工作,我國準確預報地質災害939起,24753人成功避險,避免直接經濟損失8.3億元。對三峽庫區、汶川地震災區、云貴高原和西北黃土高原等地質災害高易發區開展了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示范工作。
汛期來臨,越來越多的人為活動,加上多山的特點,使重慶迎來了地質災害的高發期,作為地質“體檢師”,地質災害防治駐守地質隊員用雙腳走出了一方百姓的平安。”新華網發(郭旭 攝) 除了例行的地質“體檢”,地質隊員們還需做好轄區內的地災防治技術支撐和應急搶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