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9日18:27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 余璐)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入汛以來,南方部分省份持續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險情。近日,自然資源部緊急加派3個工作組趕赴受災嚴重的重慶市、云南省和四川省指導、協助防災。截至目前,入汛以來自然資源部共派出24個工作組指導地方開展地災防范工作。
為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自然資源部已建立專家汛期駐守工作制度。部根據工作需要向各省派出專家組指導督促地方落實責任,協助日常防災工作,如遇災情險情,專家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工作。7月4日,自然資源部赴重慶工作組與地方地質專家赴現場指導協助開展相關工作,成功預警處置南川區三泉鎮一處滑坡災情。因工作及時, 5戶10人提前安全撤離,滑坡未造成人員傷亡。
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對人民網記者表示,入汛以來,自然資源部要求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強化群測群防體系,落實責任,全力做好汛期監測預警,充分做好臨災避險準備工作。部地質勘查管理司負責人介紹,全國大約有28萬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有30多萬個群測群防員。同時,群測群防員加強巡查排查,一些地方的基層干部通過手機、喇叭、敲鑼打鼓等方式,及時發出預警信息,發現險情時甚至逐戶敲門通知群眾撤離,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些地區推廣應用監測預警儀器設備,努力開展監測預警。汛期以來,共發布國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94條,其中橙色以上17條,各地共發布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1056條,其中橙色以上167條。
昨天(16日),5米光學業務衛星正式在軌交付自然資源部,標志著我國自主建造并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運行。高光譜衛星的投入運行,將為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由數量向質量和生態轉變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作為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將于10月底前形成初步數據成果并進入全面收官階段。自然資源部明確要把耕地資源放在自然地理格局中分析,摸清耕地資源宏觀地域分布規律,突出耕地資源自然本底條件,摸清耕地資源最重要的基本特征,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摸清耕地資源生態環境狀況。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指出,針對當前耕地“非農化”的情況,首先要止住新增,其次要逐步消化存量。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指出,針對當前耕地“非農化”的情況,首先要止住新增,其次要逐步消化存量。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連日來受山火持續侵襲,當地時間9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前往加州參加山火簡報會。加州自然資源局局長強調天氣變暖的趨勢引發了一系列不良影響,特朗普直接回應說“天氣會變涼的,你等著瞧吧”,“事實上,我認為科學啥也不懂”。
(記者朱雋)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正在加快構建。根據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2020年底,將發布一批重要的自然資源基礎調查、專項調查成果,建立調查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形成調查監測“一張底圖”。
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在昨天(9月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持續推進構建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體系,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摸清國內自然資源“大家底”。
9月14日,自然資源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構建統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有關情況。為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監測體制,切實履行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職責,2020年1月17日,自然資源部印發《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的通知。
記者從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了解到,隨著我國三維地理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以及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在自然資源的管理監測、國土空間規劃等方面的應用越來越深入。
(視頻制作:中國自然資源報社 i自然·政務新媒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