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9日12:53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通訊員 彭天增)一個人每天上下班,自己駕車要跑120公里,但他卻使他的服務對象們每天少跑了6000多公里,不只是減少了油耗凈化了環境,而且還節省了他人多少寶貴的時間。他就是鄭州車管所的老民警鄭憲民,今年已經50多歲了。兩年前考慮到離鄭州市屬的新密市大型貨車居多,往返鄭州入戶年檢很是麻煩,車管所決定向該市設施較為完善的“瀾豐”車輛服務站派駐民警,為當地有車單位解決了一大難題。
細致入微 便民在實處
新密距鄭州約60公里,這里是多種建筑材料的生產地,大型運輸車輛非常多,單是大大小小的運輸公司就有270余家,這么幾年來,公安部針對大車管理連續發文,將其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做為源頭化管理的部門,車輛管理所更是責任重大。
鄭憲民做為車管所外派的“封疆大吏”,更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每早他從鄭州市區的家出門,都要提前兩小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崗位后先要巡視排隊待檢的車輛,看到有些不符合規定可以及時整改的,例如車身反光標識有缺陷,放大號不清,沒有噴畫噸位數等,現場立即告訴車主,免得過檢時耽誤事。
“有些小毛病本可以當場修復不影響上線,但沒人提醒車主,等排到跟前還得出列弄不成,車主心里該多窩火”。別看這么個很小的細節,公安機關一貫提倡為群眾服務要細致入微就體現在這里。
“封疆大吏” 責任重如山
大型貨車有的自重就四五十噸,重載后上路行駛如技術性能達不到,一旦失控引發交通事故,那就不像小轎車碰碰掛掛那么簡單,鄭憲民深知這一點,一個車過檢時需要檢查核對的有20多項,先是要圍著車左右轉圈,用皮尺測量出各種數據,與車輛合格證的參數一一對照,還有爬高上到大廂內察看,有無私自改型加裝附著物,最難受的就是鉆車底察看,經常被底盤凸出部分碰掛,伸不出手抬不起頭,警服經常被掛爛或是染上油漬。
次數多了鄭憲民突發奇想,就去買了一個小滑板車,遇到該鉆車底這道工序,他就躺在滑板車上,用手抓地將身體送到車底下,鄭憲民曾詼諧地說:“如果我不穿制服在大街上這樣劃,人家肯定以為我是個殘疾人呢。
每天一到崗,待檢的車總是排著長隊在等著他,可以說外派到這里的兩年來,他天天都是滿負荷,日均檢測量都在50到60臺。每天就在檢測線這巴掌塊大的地方,來來回回要走動約8公里的路,整天被煙塵廢氣包裹著,夏天酷熱難耐汗流不止,身上的警服都沒干過,冬季嚴寒冰凍,兩只手因凍瘡腫的像發面饃,春秋天風多刮的睜不開眼,但測量數據絲毫不能錯,50多歲的人就這樣硬挺著,從未給領導同人訴過苦,有時單位排到他的高峰崗,下了班拖著疲憊的身子,他還要驅車趕回市區,但只要站在車水馬龍的路口,他仍然還是精神抖擻,勁頭十足。
披星戴月 從不言苦累
鄭憲民的妻子說他,每天他出去就是“一日游”,沒有微信也不打電話,晚上回來扒兩口飯一吃就睡,家里對他就是個旅店,躺一夜醒來就又走了。
每每聽到妻子的數落他從不多辨,他知道他虧欠家里人太多,岳父母家幾年也沒去一次,前段自己的老娘病重,等匆匆趕回原籍老家時,也只能隔著縣醫院重癥監護室的玻璃窗看看,到新密這兩年別說年假,就是平時雙休日也很少歇過,因為車管所查驗這個崗位的民警要經專職考試,領取正式的查驗員證書后方能上崗,不像其它崗位可以隨時補替。
“來到這里兩年時間,毛算經我的手檢測的車也有四五萬臺,可以實實在在地說,沒有一件糾纏不清的麻煩事。”
交通的靜態管理不是流水線,也不是熟練工,而是一個細之又細的活,沒有細心,沒有耐心,沒有責任心,沒有犀利的目光,沒有經驗的積累,“馬路殺手”就有可能被放走。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民警翟彬,算得上是“馬路殺手”的殺手。
3月5日,鄭州市公安局車管所專門開辟綠色通道,為30輛抗擊疫情需要的車輛快速辦理轉移登記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