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7日19:17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做好生態保護 打造最環保工程
7月的宜都陰雨不斷,在這個難得的晴天中,宜都長江大橋仿佛一只沉睡的巨獸,從云霧中醒來,展現出它的真實面貌。
以具有“天下第四樓”美譽的鎮江閣和東山公園牌樓為雛形,即將建成的宜都長江大橋充分體現了中國“牌樓”的韻味。橋塔精致、挺拔、氣勢恢宏、與鋼桁主梁的造型相得益彰。
宜都長江大橋鋼桁梁。(李佳蔚 攝)
作為項目的總負責人,葉志華對大橋設計的理解更深?!皹蛄菏且蛔鞘械募沽海彩且蛔鞘械拿K栽谶M行宜都長江大橋景觀設計時,我們充分結合了地方文化特色,緊抓‘瓊樓玉宇,楚風漢韻’八字的中心主題思想,充分展示出宜昌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底蘊?!?/p>
葉志華說,他們還專為大橋設置了夜間的景觀照明,對主塔上部、下部、正立面、內外側面進行照射,既考慮行車、行船和行人的觀感,也顧及其它可以看到橋的視點,使整個橋梁的夜景形象完整,以凸顯全橋高聳、挺拔、柔美多變和雄偉的身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長江兩岸建設,生態保護尤為重要。項目部堅持大橋建設與長江生態保護并重。
“在建設過程中,不破壞是最好的保護。即使破壞了,也要進行恢復。”工程技術部部長袁隆平告訴記者,從設計階段他們就將環保的理念深深植入。堅持“不破壞就是最好的保護”原則,提前介入和全過程跟蹤為手段,加強環境保護,努力推進環保管理。
“按照最初的設計,承重的主塔應該是在江里面,但為了減少對長江的影響,把它改到了岸上。原本主跨800米的大橋,變成了主跨1000米。投資成本增加,但對環境的影響減到了最小。”袁隆平說。
為避免污染長江,他們在大橋設置橋面徑流水收集系統,并在橋梁兩側設置永久性的沉淀池,將橋面徑流收集至橋下沉淀池中。同時在大橋兩側設置警示標牌,標識所處江段為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外圍地帶。
對于聲環境保護,主要采取的措施是設置聲屏障,全線共設置聲屏障20處,共計4.7km。
項目一處1公里外是四陵坡白鷺自然保護區,一處200米外是龍山林業自然保護區,為了環境保護,他們在相關路段設置了禁鳴標志,以免運營交通噪聲驚擾鷺鳥棲息繁殖。
為了怕汛期洪水對橋體造成影響,還對大橋附近的河堤進行了全面加固,修建防洪補救措施,防止出現管涌。
工程順利完工,回歸青山綠水,長江受到的生態影響也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