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6日09:25 來源:澎湃新聞
還記得“德陽女醫生自殺”的事嗎?
2018年,35歲的安醫生在游泳池里和13歲的男孩發生了沖突,疑似是孩子摸了安醫生的屁股,還朝她吐口水,女醫生丈夫一怒之下在泳池里“教訓”了男孩(疑似是壓孩子頭進水里)。之后,孩子的家屬在更衣室打了女醫生,后又到醫院鬧事。更可怕的是之后,有自媒體將相關監控視頻發到網上,并提出了“官員打孩子”等聳動的說法。結果引發了網友對于安醫生及其家庭的人肉搜索,安醫生的手機號碼、車牌號碼等個人信息被曬到網上,遭遇各種騷擾。之后,安醫生在網友的瘋狂圍獵之下吞藥自殺。
悲劇發生700多天之后,當初泄露安醫生個人信息的孫某、常某等三人因為涉嫌“侵犯公民信息罪”,將在8月5、6日在綿陽市法院開庭審理。
這是一個讓人唏噓的悲劇。事件的起因已經不重要了,最早只是13歲的孩子與35歲的安醫生之間不算大的沖突,在被曝光到網上,被自媒體帶了節奏,被涂上等正義油彩之后,就異化成了一次網民狂歡,變成了一樁丑陋的鬧劇。
安醫生死了,三名泄露安醫生個人信息的網民也正在遭受刑法的追究。自以為“正義”的人肉搜索和網絡暴力,卻帶來了死亡的悲劇。
甚至在網絡暴力之下,傷害與被傷害并沒有了明確的分界線。在安醫生自殺之后,輿論瞬間反轉,不少之前瘋狂“網暴”安醫生的網民,一秒鐘里切換立場,對孩子家庭進行人肉搜索,短信、電話謾罵,甚至還有人寄花圈、紙錢到其家中。
汩汩鮮血流出,淹沒在一片網絡的歡騰中,今天人肉甲方是正義的,明天人肉乙方同樣是正義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如此接近,愛憎分明的網友,瞬間就能變成猙獰的“網暴”兇手。當下,網絡暴力已然成為失控的野獸:哪怕只是為在芝麻綠豆的紛爭中占個上風,有心人也可以很有“技巧”地掀起驚濤駭浪。
人類從來沒有掌握過這么一個能夠瞬間廣泛動員億萬人群的傳播工具。一個錯誤的信息,一個帶節奏的煽動10萬+,就可能引發輿論場里的風暴,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后果。
應該看到,一旦實施網絡暴力,就會讓我們與惡的距離歸為零。那三個被起訴的涉嫌侵害安醫生個人信息的網友,當初也可能自以為是“為了正義”,但結果呢?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個人隱私,這樣的違法手段并不會實現正義。仇恨言論也早就超越出了正當表達權的邊界,有著現實的危險性。
網絡暴力就是潘多拉的魔盒,只有法律的韁繩能將這只魔獸制伏。對于每一個個體來說,守住法律的底線,不實施網絡暴力,是在保護別人,也是在保護自己,請保持自己與惡的距離。
信息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是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從辱罵丑化,到發動水軍造謠煽動,甚至人肉搜索,網絡暴力在不斷升級,有的還形成了組織嚴密的黑色產業鏈。
編者按:立足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大視野,承接《國家安全法》的大格局,我們必須思考,讓《網絡安全法》成為維護網絡時代國家安全的穩定器,進而成為體現世界網絡空間治理“中國智慧”的品牌形象。
作為國家實施網絡空間管轄的第一部法律,《網絡安全法》屬于國家基本法律,是網絡安全法律體系的重要基礎。隨之應運而生的《網絡安全法》是《國家安全法》在網絡安全領域的體現和延伸,為我國維護網絡主權、國家安全提供了最主要的法律依據。
7月13日,國家網信辦發布通知,宣布為期2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啟動。與之前各種治理行動相比,這次為期2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具有明顯的“預報式治理”特點。
據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官微消息,近期,西安一高校男生直播侮辱女生一事引發關注。希望全體同學引以為戒,從自身做起,樹立良好的網絡風氣,擯棄不文明、不道德的網絡行為,不參與任何“網絡暴力”行為,自覺抵制網絡有害信息的侵蝕,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
為進一步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促使網絡空間更加清朗,即日起,國家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8個月的2020“清朗”專項行動。歡迎廣大網民、媒體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向網站平臺和有關部門舉報相關問題,攜手共建清朗網絡空間。
為進一步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促使網絡空間更加清朗,即日起,國家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8個月的2020“清朗”專項行動。歡迎廣大網民、媒體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向網站平臺和有關部門舉報相關問題,攜手共建清朗網絡空間。
3月1日,《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正式實施。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傷害的絕非只有信息的用戶,而是整個信息服務行業,以及所有抱初心而來的行業從業者。相信未來信息服務異化行為將得到更為有效的遏制,從而促使整個信息內容服務行業的競爭也會進入一個更為良性的狀態,也更可能實現持久的繁榮穩定和百花齊放。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日發布《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旨在營造良好網絡生態,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今日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簡稱《規定》)開始施行。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我們不僅能締造健康的網絡空間,還能擁有更有歸屬感的互聯網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