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4日10:21 來源:經濟日報
 7月4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扶貧產業園才角仁增的黑陶制作“扶貧車間”,二十多人圍坐在一起,用紅膠泥捏制形態各異的壇、罐、壺、香爐、酥油燈具等。
紅膠泥和黏土通過手工搗碎成末、篩選、拉坯、修整、晾曬、軋光、繪畫雕刻等工藝,采用獨特的“封罐熏煙滲碳”方法燒制,就會生成光亮耀眼、“黑如炭、硬如瓷”的藏黑陶。
在講述技藝的學習與成長中,才角仁增打心底感恩老師白瑪群加。白瑪群加說:“囊謙藏黑陶被世人所知,名氣越來越大啦!”
 8年來,白瑪群加作為將藏黑陶帶出囊謙地區的“第一人”,讓囊謙藏黑陶從深山走向城市、走向世界。當初家庭式制作、“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藏黑陶,現在已經邁向“訂單式”制作。
在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囊謙藏黑陶成為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中科技培訓項目的重點培訓內容,白瑪群加創辦的黑陶工藝廠舉辦多期三江源科技培訓及教育系統“陽光工程”培訓,累計培訓各類人員1340多人。其中,實現創業或固定就業的達170多人。
 2019年,才角仁增制作藏黑陶500多件,凈利潤達到8萬元。“在我們合作社,成熟技工的月薪在4000元以上,新員工月薪最低為1500元。”縣職業學校畢業的俄金才丁是才角仁增的外甥,現在在合作社負責市場營銷和翻譯。
“去年,我們工藝廠實現收入40多萬元,給前來學習藏黑陶技藝的農牧民發放工資20多萬元,讓30多名貧困戶增加了收入。”
最讓白瑪群加欣慰的是:“近10年來,我帶出的徒弟中,像才角仁增一樣的有30多個,已創辦藏黑陶制作合作社、小企業30多家。不少徒弟在帶動身邊牧民脫貧致富的同時,已成為藏黑陶技藝傳承大師,作品在近年來的國內外大賽中屢屢獲獎,成為囊謙、玉樹乃至三江源地區農牧民的驕傲和‘名片’。”
為了藏黑陶的非遺傳承和保護,白瑪群加已投資600多萬元收藏藏古陶780多件,他最大的心愿是建造一所青藏高原藏黑陶博物館,把一生的技藝和收藏貢獻給社會和國家,帶動更多的牧民脫貧增收致富。
“我從小看著老藝人做黑陶,長大也成了黑陶手藝人。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扶貧產業園內,手工藝人在制作黑陶(7月4日手機拍攝)。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扶貧產業園內,手工藝人在制作黑陶(7月4日手機拍攝)。
勞動開創未來,奮斗成就夢想。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毛腦村貧困戶王金花(右一)在五指山椰仙茶園采茶,她在2012年進入茶園工作,2016年脫貧(2018年11月15日攝)。
而在黑陶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白瑪群加看來,囊謙黑陶產業要實現更好的發展,不僅要注重技藝傳承,更需要創新產品設計。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后,囊謙縣舉全縣之力抓教育扶貧,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讓更多的孩子走進校園接受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