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1日20:0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題:人工智能“訓練員”,讓AI更聰明
新華社記者張千千
“人工智能就像小孩子,通過不斷地訓練、調整、培養,‘智商’才會越來越高。”
林麗是阿里巴巴客戶體驗事業群的一名人工智能訓練師。
人工智能訓練師是一個“國家認定”的新職業,屬于今年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三部門發布的16個新職業之一。他們需要使用智能訓練軟件,在人工智能產品實際使用過程中進行數據庫管理、算法參數設置、人機交互設計、性能測試跟蹤及其他輔助作業。
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訓練師是2015年左右出現的。那一年,林麗在負責人工客服的管理時,發現了人工客服不可避免的短板。
“伴隨國內新零售消費者迅速增長的規模,人工客服不僅成了不可忽視的成本支出,更麻煩的是,面臨‘雙11’大促銷等井噴式的服務需求,客服即便采用人海戰術也杯水車薪。一旦服務‘掉鏈子’,對消費體驗的影響是巨大的。”林麗說。
林麗和同事們研究決定培養一批人工智能訓練師,負責訓練人工智能客服機器人。
林麗說,以消費者催發貨的場景為例,以前消費者需要打電話向人工客服查詢。人工智能訓練師出現后,會訓練人工智能自動查詢訂單狀態,把人工解決方案抽離成一個個步驟,梳理不同詢問場景,并制定不同的回答方案,大大提升了問題解決效率。
“其中技術含量最高的是對問題語料的訓練。事實上消費者催發貨不會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式提問,說出‘催發貨’這幾個字,而是‘我的衣服怎么還沒到’等各類表述。這就需要訓練人工智能對消費者龐大的語料庫進行識別、分析。”林麗說。
即使人工智能本身已經具備模型算法,訓練師們仍然需要對成千上萬條新語料不斷進行梳理、分析、處理,讓人工智能的“智商”跟上高密度的、復雜的詢問場景。
人工智能的問題解決效率提升了,但很快,林麗又發現了新問題——如何讓機器人更有溫度?
“我們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把機器變聰明。”林麗說,以購買水產品為例,消費者在超市買魚蝦蟹的時候,經常會詢問產地和烹飪方法。“于是我們把產地、保質期、是否宰殺、如何烹飪等信息教會了售前智能客服機器人,消費者就能在線上購物時感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更實用、便捷的購物體驗。”
在人工智能訓練師們的“培育”下,去年天貓“雙11”期間,智能客服機器人承接了平臺97%的在線服務需求,提供了相當于8.5萬名人工客服的工作量,全天提供在線咨詢對話量3億次。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后,很多人產生了健康咨詢需求。“我們從海量的咨詢數據中收集、定位了頭疼、發燒等關鍵性描述信息,梳理出一整套科室分流體系和智能回復模板,大幅提升了問診效率。”林麗說。
目前,人工智能訓練師的隊伍在不斷壯大。林麗介紹,僅阿里已經有600多名人工智能訓練師,整個生態內已經達到20萬人左右。
“這反映了當下5G、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應用需求的不斷增加。人機結合的智能化服務能夠為現代社會創造更高的效率和價值,也能推動服務行業不斷發展革新。”林麗說。
“這幾年,人工智能訓練師的工作內容也在持續擴充。”她說,原來訓練師只需訓練在線客服機器人,現在還包括智能自檢、人工客服輔助、智能外呼等多種交互方式,人工智能訓練師的“新戰場”正在不斷產生。
從短期看,人工智能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于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于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近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中國人工智能芯片進展顯著,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已超50億元。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其在推動更多智能化產品落地的同時,也為我國的數字化治理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近日,人臉識別成為售樓處標配的新聞上了熱搜,將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乃至有人戲言要戴頭盔看房。或許不僅僅是人工智能,在未來的歷史進程中,科技越智慧,就越需要人治理的智慧。
外媒稱,人工智能正在飛速發展,以至于該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已經幫助創建出了知道何時不能信任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報道稱,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的計算機科學家亞歷山大·阿米尼說:“我們不僅需要生成高性能模型的能力,而且還需要了解何時不能信任這些模型的能力。
今天(11 月 23 日)上午,以 " 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 為主題的 " 世界互聯網大會 · 互聯網發展論壇 ",在浙江烏鎮國際互聯網會展中心開幕。隨后,以 " 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 " 為主題的主論壇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等人發布了演講。
今天(11月23日)上午,以“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國際互聯網會展中心開幕。隨后,以“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為主題的主論壇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等人發布了演講。
11月22日,在形如春蠶的桐鄉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2020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拉開帷幕。本次博覽會上,“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科技名詞,變成了可觸摸、可互動、可體驗的現實產品,人們在烏鎮成為這些最前沿技術的“嘗鮮者”。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11月20日至21日,教育部在寧夏石嘴山市召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暨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現場推進會。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教育部有關司局和直屬單位負責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專家組專家和寧夏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支援高校代表參加會議。
(記者呂紹剛)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首次以“云上文博會”的形式在線上開幕。受新冠疫情影響,本屆文博會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手段,通過開展云開幕、云展廳、云招商、云簽約、云大數據等“五個云”建設,為世界各地的參展單位搭建展示與交易平臺。
“豫農優品館”滿月 借助AI技術實現差異化購物 是拼多多的核心 而上海不止有拼多多 像這樣的人工智能核心企業有1116家 目前上海已形成較完備的產業體系 2019年,上海市民消費的豬肉中 有十分之一來自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