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19:26 來源:中國商報
中國經濟再次展現巨大韌性。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26億元,同比下降1.8%。相比上半年社會消費品總額11.4%的降幅,6月的消費數據明顯回升。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中國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實現經濟由降轉升,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殊為不易。這凸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同時也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綜合施策的效果。”在國新辦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對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的評價傳遞出滿滿的信心。
消費市場復蘇趨勢明顯
上半年消費品市場受疫情沖擊明顯,居民外出購物和就餐活動減少。隨著疫情防控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和各項促消費政策的落地生效、居民外出活動增加,市場銷售明顯好轉。分季度看,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5.2%,收窄16.7個百分點;從市場規模看,二季度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萬億元,總量比一季度增加1.5萬億元。
在“實現經濟由降轉升,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過程中,拉動經濟增長的消費“頭馬”備受矚目,連續4個月降幅收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拉出了一條向上的曲線,呈現出消費復蘇之勢。
據相關報道,中國的市場銷售情況逐步改善,網上零售較快增長。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256億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下降3.9%,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
“上半年的消費市場大體上呈現出‘低開高走’的態勢。雖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依然為負,但降幅一直在收窄。”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分析,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消費市場與交通運輸及物流配送受到嚴重沖擊。不過在此期間,線上消費的全方位興起堪稱最大亮點,直播帶貨、線上商品團、生鮮電商、在線教育、線上醫療問診、云辦公等新興業態為消費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
“二季度,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復市穩步推進,在線上消費新動能強度不減的同時,景點、餐廳、酒店等線下消費場景也重新回歸大眾視野,很多消費者在疫情防控期間被迫延后的消費需求開始重啟,汽車消費、餐飲旅游消費等都得到明顯改善。疊加各地發放消費券等短期刺激手段的作用,消費市場的復蘇和提振有目共睹。”付一夫表示。
另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6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74.7億件,同比增長36.8%;業務收入完成797億元,同比增長23.9%。其中,6月1日-18日,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6.8億件,同比增長48.7%;快遞日均業務量接近2.6億件。
文旅市場回暖
疫情暴發以來,包括餐飲、零售以及影院、旅游等文旅行業消費領域遭受巨大沖擊,隨著疫情的趨緩以及防控進入常態化,從中央到地方層面陸續推出提振消費政策和舉措,以一、二線城市為代表的區域消費和全國消費正穩步復蘇,有力回補實體經濟。
據了解,最新出臺的跨省團隊游恢復通知,給緩慢復蘇中的旅游業注入了強心劑。7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于推進旅游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恢復跨省(區、市)團隊旅游,旅游景區接待游客量的承載上限從30%調整至50%。隨后,從7月16日至7月20日,上海市、廣東省、湖北省、陜西省、北京市等多個省(區、市)陸續宣布恢復跨省旅游業務。恢復跨省游的消息迅速激活了人們跨省出游的熱情,攜程平臺數據顯示,國內跟團游、自由行的搜索量上漲了500%。北京宣布跨省游恢復后,攜程預計會帶動上千億元的旅游收入。
相較于影院和跨省游的“姍姍來遲”,線下演出行業則于5月底開始復工。上海、廣州等城市率先拉開復演序幕后,多個地區的線下演出在端午期間宣布恢復。
一系列關于旅游、觀影的限制放松背后,意味著居民消費活動和消費場景正在向疫情前的正常狀態靠攏,消費復蘇和增長勢頭已十分明顯,將繼續有力拉動整體經濟的恢復。
促消費還需多管齊下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方曉丹表示,上半年,各地堅持民生導向原則,通過發放各類消費券、文旅融合發展“夜經濟”、助力搞活“小店經濟”,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大力推動居民消費回升。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網絡購物、在線娛樂、線上課堂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逆勢增長。對于消費是否會支撐下半年的經濟發展,專家認為,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消費增速的持續上漲很大程度來源于政策調控的影響。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走勢相對平穩,受其影響,與房地產相關商品消費的恢復速度較快。此外,汽車下鄉、減稅降費等促銷政策使上半年的汽車消費恢復很快,成為拉高上半年消費增速的主要因素。而居民消費意愿是否提振則主要取決于就業、收入的預期,這是長期因素,短期內很難有明顯改善。
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撰文分析,盡管近兩個月中國消費市場已經出現反彈,但結合線上消費數據可以發現,當前這種消費反彈仍存在一些“不平衡”特征,低線級城市、部分中西部省份以及低收入群體受疫情沖擊更為明顯,消費恢復速度相對遲緩。
下一步,有關部門可通過出臺政策扶持措施穩住目前的消費回暖勢頭,同時加大對消費薄弱地區和低收入人群的定向支持力度,通過增加轉移支付、金融定向支持以及發放現金券、消費券等多種方式,提高特定群體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這是延續難能可貴的消費回升勢頭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今年以來,多部門密集出臺促消費政策,加快內需市場潛力的釋放。7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公布了《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鼓勵共享出行、餐飲外賣、團購、在線購藥、共享住宿、文化旅游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推行生活消費新方式,培育線上高端品牌。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促消費來穩增長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議題。下半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促進消費雖然會增加一定的社會成本,但是相對于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來說,這些成本的增加是必要的。
下半年,消費依然會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此外,在外部環境特別是全球經濟環境整體下滑、外需不穩定的情況下,內需發力成為支撐下半年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
(依 琰)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2020年9月,東風汽車制造的首批5G無人駕駛集裝卡車正式交付,并在CSP廈門遠海碼頭現場開啟編組運營測試;2020年9月,東風汽車制造的首批5G無人駕駛集裝卡車正式交付,并在CSP廈門遠海碼頭現場開啟編組運營測試;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從短期看,人工智能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于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于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2020年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超過5.6億,電商直播用戶規模超過3億,短視頻用戶超8億…… 11月25日,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研究院發布《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2020)》。基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等因素的驅動,在經歷了“影視視頻時代”“網絡視頻時代”之后,我們正在加速進入一個全新的“視頻社會化時代”。
周建軍表示,5G與具體行業相結合,將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優化勞動力分配,同時為勞動者提供更強有力的保護。周建軍說,相信隨著5G應用規模的擴大和應用場景的豐富,5G模組的數量將很快達到甚至超過4G模組的水平,“我們也預測,5G模組價格將很快降低至100美元左右”。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極地破冰科考船雪龍2號成功交付,“藍鯨1號”首次成功開采可燃冰,全球最大集裝箱船順利下水……過去5年,我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捷報頻傳。
我軍要實現現代化、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站立新軍事革命的潮頭,加快推進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新華社發 智能化代表先進戰斗力,是未來軍隊建設和戰爭的發展方向,是加快“三化”融合發展的龍頭,要以智能化“化”出來的方向優勢,謀取軍隊建設和未來作戰的代差勝勢。
擁有堅實發達的實體經濟,是使我國具有長遠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堅持實體產業以我為主。還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把實體產業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專訪:“相信今年的進博會將比以往辦得更大、更好、更創新”——訪思愛普全球執行副總裁紀秉盟 “我們還將展示思愛普在此前25年里‘在中國,為中國’的發展歷程,”他說,“思愛普期待加強與中國企業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