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13:22 來源:河南商報
原標題:全國已有30省份發布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 河南排名第五
截至7月25日,除黑龍江之外,全國30省份披露2020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廣東、江蘇、山東3省份穩居前三,河南排名第五。
其中16省份GDP增速為正,7省份增速超過1%。
數據
粵蘇魯全國前三河南排第五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寫了今年上半年區域經濟版圖。
從已公布的30個省份上半年經濟成績單看,GDP超2萬億元省份的地位難以撼動,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多年穩居全國經濟前6位。
其中,廣東繼續保持總量第一,上半年GDP為49234.20億元,江蘇為46722.92億元,是目前僅有的兩個半年GDP超4萬億元的地區。
山東經濟居全國第三,今年上半年GDP為33025.8億元,經濟增速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6個百分點。但因去年經濟數據修訂,山東經濟已重回“3萬億俱樂部”,與廣東、江蘇經濟差距拉大。
目前,“2萬億俱樂部”的地區仍然是3個,分別是浙江、河南、四川,排名穩定在全國第4~6的位置。其中,浙江上半年GDP為29087億元,同比增0.5%;河南GDP為25608.46億元,同比下降0.3%;四川GDP為22130.27億元,同比增0.6%。
對經濟總量在1萬億~2萬億元的地區而言,今年變化尤其多。首先迎來變化的是受疫情影響最重的湖北,今年上半年湖北完成GDP總量達17480.51億元,已恢復至上年同期的八成,經濟增速同比下降19.3%。受此影響,湖北今年上半年GDP沒有像往年一樣停留在全國七強的位置,被福建取而代之。
在今年福建、湖南相繼修訂2019年季度經濟數據后,福建去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已經超過湖南、河北,躍升至第8位。今年上半年又因湖北的意外掉隊,福建GDP沖到全國第7名,今年上半年完成經濟總量19901.39億元,比湖北高出2420億元。
緊隨其后的是湖南,目前暫居全國第8名。今年上半年,湖南GDP為19026.4億元,同比增長1.3%,比一季度回升3.2個百分點。
安徽省繼2020年一季度后再次出現在前十陣營,且名次上升1位至第9名。
上海意外掉落前十,上半年GDP同比下降2.6%至17356.8億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1個百分點。
分析
過半地區經濟正增長,7省份增速不低于1%
與今年一季度全國僅西藏經濟正增長相比,目前公布經濟數據的30個地區中,有16個地區上半年經濟已實現正增長,顯示出經濟加速復蘇的勢頭。
其中,經濟增速遙遙領先的地區,多位于中西部,尤其是西藏、貴州、湖南、寧夏、青海等省份,上半年經濟增速均在1%以上,居全國前列。
為什么這些地區經濟能率先反彈?
中西部地區地處內陸,外貿在經濟中的比重不高,受疫情影響較小。今年一季度,貴州、湖南的GDP降幅都在2%以下,遠遠低于全國平均降幅,為上半年經濟較快恢復奠定了基礎。
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形勢又有不同。今年上半年,浙江、廣東、江蘇等沿海省份的二產均未走出負增長,但三產均逆勢反彈。
以浙江為例,今年上半年其二產下降2.0%,但三產增長了2.5%。據當地測算,在浙江上半年0.5%的增速中,服務業拉動生產總值增長1.3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房地產增速達到11%、4%。
總體來看,已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的30個省份中,貴州、湖南等7地經濟增速快速回升至1%及以上,江蘇、浙江、福建等9地經濟增速已轉正,但增幅都在0~1%之間,此外仍有內蒙古、海南、北京等14地經濟還處在負增長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對同樣遭遇疫情反復的吉林、北京而言,吉林恢復進度顯然要更快。在全省項目建設如潮涌的形勢下,上半年吉林經濟只下降了0.4%,經濟增速已連續兩個季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期,投資增速猛增到
7.8%。
而一季度“受傷”最深的湖北,同時也是經濟反彈力度最大的地區。上半年湖北經濟雖同比下降19.3%,但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9.9個百分點。重慶、安徽緊隨其后,上半年經濟增速均較一季度大幅反彈7個百分點以上,顯示出生產經營活動加快復蘇的跡象。
(據各省份統計局網站、21世紀經濟報道)
全球幾個主要經濟體上周公布的最新制造業數據普遍走強,世界經濟逐漸顯現緩慢回升態勢。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另一方面,部分發達經濟體因為國內疫情控制不力,挫傷企業信心,使經濟前景面臨巨大不確定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優化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對此,我們要不斷夯實適應國際新規則的國內基礎,化挑戰為機遇,將自身實力轉化為制度性話語權,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在世界經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的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如何也為國際社會所強烈關注。世界銀行9月28日發布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形勢報告就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2%,比6月初預計的1%上調1個百分點。
王一鳴說:“在根本上提高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要提高產業鏈的穩定性,穩定性和競爭力是相互關聯的,有足夠強的競爭力,產業鏈才會更穩定。新發展階段需要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建議》中提出的戰略部署。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國杠桿率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宏觀杠桿率增幅為27.7個百分點,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70.1%。2009年至2017年,宏觀杠桿率年均上升超過10個百分點;2017年到2020年,年均宏觀杠桿率增幅是8.1個百分點,2017年以來,表外融資增長明顯放緩,宏觀杠桿率保持了基本穩定。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由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習近平主席熱情發出邀約:“中國市場這么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由負轉正”,同樣成為前三季度中國區域經濟的關鍵詞。 在東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實現由負轉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比上半年提高1.9個百分點,遼寧、黑龍江同比下降,但主要指標有所改善。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道外媒稱,借著中國經濟好轉的東風,亞洲開始看到經濟復蘇的跡象。中國經濟早早復蘇也讓日本松了一口氣,因為中國是日本22%以上出口產品的目的地,而日本僅有19%的產品輸往美國。
從各地公布的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中,我們發現,雖然傳統經濟大省的格局沒有改變,但中西部地區的增速呈現出了快速增長的勢頭,特別是工業經濟率先恢復,增長強勁。從這張各地經濟增速圖上不難看出,在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前10名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占據了多數。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由負轉正”同樣成為前三季度中國區域經濟的關鍵詞。在東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實現由負轉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比上半年提高1.9個百分點,遼寧、黑龍江同比下降,但主要指標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