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11:40 來源:中國搜索
西滑封村,北依沁水,南臨黃河,別看村子小,卻遠近聞名,“小康村”“文明村”“明星村”,讓十里八鄉的鄉親們艷羨不已。改寫西滑封命運的是一位老人,他叫王在富。
一位改寫村莊命運的老人
“如果沒有王在富書記,現在可能有許多群眾是精準扶貧的幫扶對象!”面對“決勝2020 鄉村振興看河南”采風團成員,村委辦公室主任王有山介紹西滑封村史的時候滿懷感概。
解放前的西滑封是武陟縣出了名的窮村,“一頭毛驢三條腿,一眼磚井沒有水,一畝不打半石糧,一年糠菜難顧嘴”,一首打油詩,道盡了這里老百姓貧窮艱苦的生活。
“不改變西滑封的窮面貌,死不瞑目!我們共產黨人干事創業,發展經濟說到底是為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1959年,王在富在自然災害最嚴重的時候臨危受命擔任西滑封村黨支部書記,立下誓言,從此他開始了帶領村民與命運抗爭的崢嶸歷程。
1960年始,王在富帶領群眾搞副業,增加集體收入,賣小雞、辦全國第一家黃紙廠,建酒廠、罐頭廠、印刷廠,為了增加集體收入,王在富帶領村民想盡辦法。
1970年,造紙廠盈利8萬多元,1988年,西滑封村民就住上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排式樓房。1993年,西滑封村工農業總產值突破億元大關,人均收入3600元,跨入河南省億元村行列。
2001年,投資6000萬元讓村民全部搬進了現代設施完備的六層、十六層高樓。
街道寬闊,綠樹環繞的西滑封被譽為“鄉村都市”,西滑封也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點,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級生態村”“美麗鄉村”等稱號。
在任40多年,王在富先后被中央和省、市、縣委等授予“時代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勞動模范”“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焦作人物”“武陟縣經濟建設功臣”等榮譽稱號。
傳承家風 開辟新征程
2014年4月,87歲的老書記王在富因病辭世,他用敢為人先的闖勁、甘當重任的干勁、忘我犧牲的拼勁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留給鄉親們的,是深切的緬懷和永久的追思。
王在富曾給家里人立過三條規矩:一不準搞特殊;二不準收禮物;三不準占集體便宜。
捐獎金,拒賄,吃地攤,逼著兒子退房,都是西滑封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發生在老書記身上的故事。
王在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教化著下一代。現任書記王有利是王在富的兒子,他如今接力父親,帶領西滑封奔走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
面對新考驗,企業必須改制。王有利要求企業改制過程要公開透明,讓村民享有應有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見,村兩委班子不準參與改制企業的經營,改制后企業主要負責人優先從原經營團隊中挑選。
改制調動了經營者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內生動力,變虧損為盈利,村集體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扭轉了集體經濟的“虛胖”。
改制前造紙廠年虧損2000多萬元,改制后村集體年收益1600多萬元。重組前,電廠年經營性虧損200多萬元,重組后,實現年收益800多萬元。
截至2016年底,十年改制初見成效,龍頭企業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在斯美特展廳,采風團成員品嘗口味鮮美的酸辣粉、方便面之后,贊不絕口。
而入股龍頭企業的村民,家庭收入與龍頭企業同步發展,“錢袋子”更鼓了。只要是當初購買了龍頭企業股權的,如今除了上班掙工資、土地股、勞力股之外,每年坐享一定的投資收益。
為了讓村民各項保障更完善,精神更充實,生活更舒心,西滑封村民福利待遇和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初步實現了學有教,壯有為,老有養,病有醫,樂有場的小康生活。考上大學有獎學金,60歲以上老年人每年集體祝壽,集養老、醫療、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老年養老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中……
人心思進,安定有序,西滑封村民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升,榮膺2016中國名村影響力300強。
西滑封,正在中國鄉村振興的新時代大潮中與時俱進,譜寫新篇章。
在商城縣達權店鎮東南部有一個名為香子崗的林業大村,村里耕地面積只有區區73公頃,山林面積卻是耕地面積的16倍,人均耕地面積才30多平米。
在一次鋸樹的工作中,蔡忠林失去了雙手,那年他才二十來歲。正值青年卻一下變成了殘疾人,他一度絕望無奈、自暴自棄,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氣,也讓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如今的他已經是汪崗鎮韓沖村小有名氣的茶農,不少人來購買經他深加工后的茶葉。
鄉村振興是個大命題,有些地方依靠交通、生態、產業、文化等優勢走上了致富路,然而,沒有這些先天優勢的鄉村如何實現發展?7月26日,“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平頂山市寶豐縣龍王溝鄉村振興示范區,探索鄉村抱團發展的新模式。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寬闊通暢的鄭北大道、覃懷大道,清新別致的嘉應觀門戶公園坡地景觀,水鳥嬉戲的龍澤湖、鳳儀
村委會臨街,村民辦事不再像“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