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11:39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寬闊通暢的鄭北大道、覃懷大道,清新別致的嘉應觀門戶公園坡地景觀,水鳥嬉戲的龍澤湖、鳳儀湖水系公園,正在見證著一座小城的生態蝶變。
這座小城,便是黃河岸邊的武陟縣。7月25日,“決勝2020·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來到這座蝶變之城,切身感受到了鄉村振興大局中的美麗城鎮。
小城成明星
7月25日,從武陟縣主城區一路向東行駛,一座生態幸福之城映入眼簾。
走進武陟產業新城建設運營的武陟規劃展覽館,仿佛打開了城市之窗。該展覽館是集武陟縣民族歷史文化展現、建設成果展示、未來發展藍圖展望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展覽館。
講解員通過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圖片、詳實有力的數據和極具感染力的宣傳片,對武陟空間格局演變、發展戰略、總體規劃及規劃編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武陟縣住建局工作人員說,最近三四年是武陟幾十年來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武陟呈現出新時代 " 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 " 的新形象新氣質。
而這,離不開一個叫華夏幸福的城市運營商。
據悉,武陟產業新城是華夏幸福進入中原城市群啟動的第一個產業新城項目,并創造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產業落地的“武陟速度”。
貫徹“以人為本”的主線,武陟產業新城從“造城引人”到“為人造城”,充分考慮產業、生活、生態、生產需求,規劃先行,科學布局,智慧筑城。
4年來,武陟的路網道路、城市配套、生活環境進一步完善,累計完工及在建道路超過26公里、人行道路鋪裝22公里、城市綠化面積32萬平方米;1200多名城市運維人員營造著新城的“綠美亮凈序”,城鄉環衛一體化使 5個鄉鎮95個行政村合計15.5萬人口受益。
武陟產業新城的活力、吸引力、承載力持續提升,一座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生態和諧的產業新城正在魅力蝶變。
就業有保障
水深水淺龍鳳湖,云去云來叢林間。城市面貌大變樣的武陟,令人驚嘆的另一個方面是產業。
" 如果說提質讓百姓改善了居住環境的話,產業則為百姓安居提供了堅實根基。" 武陟縣宣傳部相關負責介紹,武陟這些年的產業布局和發展,放在全省范圍也是可圈可點。
原來,近幾年來,武陟圍繞 " 一體兩翼、雙跨融合 " 戰略格局,積極對接省、市相關部門,及時將武陟縣發展戰略、發展意圖納入鄭焦產業帶規劃,加快發展高端裝備、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努力建設 " 鄭焦深度融合首位節點城市 ",探索建立鄭焦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園區。
河南努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70多歲的老創客郭廣欣,是武陟產業新城的受益者。他的研發公司入駐產業新城,致力于武陟當地傳統磨料磨具自動化設備的研發提升,利用華夏幸福提供的阿里云資源,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入駐一年時間已獲得18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目前正對接成果轉化落地。
而專注于高端復合材料無人機、縮比驗證機等系統領域的研發與制造的鄭州蘭旗航空,于2019年3月公司從鄭州市搬遷至武陟產業新城以來,受益于鄭焦一體化帶來的交通便利及政策紅利,在當地政府和武陟產業新城的幫助和支持下,公司生產經營實現了新的跨越,當年無人機生產銷售2萬余架。
目前,該公司正在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產學研深度合作。
武陟產業新城有關負責人介紹,4年來,武陟產業新城已發展成為“鄭焦一體化首位節點城市的主平臺”,為武陟本地居民新增就業崗位超過5000個,推動建設安置房民生工程約10萬平方米,為350多戶當地居民提供新居所;在2017~2019年全市兩區觀摩評比活動中,5次為武陟縣贏得全市第1名。
在商城縣達權店鎮東南部有一個名為香子崗的林業大村,村里耕地面積只有區區73公頃,山林面積卻是耕地面積的16倍,人均耕地面積才30多平米。
在一次鋸樹的工作中,蔡忠林失去了雙手,那年他才二十來歲。正值青年卻一下變成了殘疾人,他一度絕望無奈、自暴自棄,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氣,也讓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如今的他已經是汪崗鎮韓沖村小有名氣的茶農,不少人來購買經他深加工后的茶葉。
鄉村振興是個大命題,有些地方依靠交通、生態、產業、文化等優勢走上了致富路,然而,沒有這些先天優勢的鄉村如何實現發展?7月26日,“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平頂山市寶豐縣龍王溝鄉村振興示范區,探索鄉村抱團發展的新模式。
西滑封村,北依沁水,南臨黃河,別看村子小,卻遠近聞名,“小康村”“文明村”“明星村”,讓十里八鄉的鄉親們艷羨不已。改寫西
村委會臨街,村民辦事不再像“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