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5日09:0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從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試行)》日前正式印發施行。
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促進人才交往交流,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工作條件,按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要求,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制定了該辦法。
該辦法的適用對象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無外國居留權的中國公民。港澳居民可參加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及廣東省直駐上述各地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除外)的編制內崗位公開招聘。
該辦法提出,港澳居民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不受崗位條件中關于基層工作經歷和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要求的限制。港澳居民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位)的非應屆畢業生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八至十二級崗位公開招聘的,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位)的非應屆畢業生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十至十二級崗位公開招聘的,不受崗位條件中關于職稱要求的限制。
該辦法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確有需要,可按規定設置特設崗位聘用高層次急需緊缺港澳人才,不受崗位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限制。
其中,在招聘方式上,用人單位經同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批準后,可根據實際需要,采取面試、直接業務考察等方式組織招聘;
在崗位聘用上,對未獲得職稱的人員,允許用人單位根據崗位的任職條件及要求,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依據,靈活運用筆試、面試、民主測評、專家評議等考試、考核方式,確定其專技崗位等級,并按規定辦理崗位聘用;
在薪酬待遇上,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高校、醫院、科研機構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聘用高層次急需緊缺港澳人才,可執行協議薪酬制度,在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外單列;
在人才服務上,經用人單位和主管部門推薦,可按程序申領“人才優粵卡”,享受相關優惠待遇和便利服務。
該辦法規定,港澳居民聘用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用人單位應與其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并逐級報省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備案。用人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應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建立、完善個人人事檔案;按照國家統一規定享受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薪酬、養老保險、醫療保障等待遇;其《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自行保管,可根據生活需要往返內地及港澳。
(總臺央視記者 陳旭婷)
(編輯 胡月)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因自然條件差,歷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稱。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 馬克俊:總書記最后囑咐我們就是,大家要過好日子必須要付出,要辛勤勞動。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因自然條件差,歷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稱。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 馬克俊:總書記最后囑咐我們就說是,大家要過好日子必須要付出,要辛勤勞動。
機器人拼裝、機器人編程、無人機編程……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珠海市青少年機器人大賽暨珠港澳青少年機器人橫琴邀請賽上,來自大灣區137所學校的2000多名青少年匯聚橫琴,開展賽事活動與交流。
巍巍大別山,滔滔江淮水。11月16日,“2020北京網絡媒體紅色故土行·河南站”活動媒體團來到光山縣磚橋鎮的劉鄧大軍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感受抗戰時期革命將領們在艱苦的環境下,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奮斗精神。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懷著對人民的熱愛、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要求,打好脫貧攻堅戰,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前往革命老區考察調研,多次強調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加大對先進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 探索區域聯合授信、多元化融資服務等多措并進 其中,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有望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先行試點,進一步便利區域跨境資本流動,形成高標準的開放試驗田。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日前全文公布,明確提出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今年以來,特區政府積極作為,全力防控疫情、穩定經濟、紓解民困,堅定落實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維護香港大局穩定,取得了顯著成績。
日前,江西省龍南市舉行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項目90%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利用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外遷的契機,龍南市與深圳市電子信息產業聯合會等共建13.7平方公里的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城,吸引電子信息企業投資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