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6日11:1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因自然條件差,歷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西海固群眾的生活,對當地脫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五年來,寧夏落實總書記指示,實施了一系列精準扶貧舉措。就在上個月,西海固地區百姓告別絕對貧困。近日,總臺記者走進西海固,我們一起去看看當地百姓的新生活。
位于西海固腹地的楊嶺村坐落在六盤山腳下。過去五年村里變化大,村民把這些變化記錄在了村史館。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 馬克俊:這就是我們楊嶺歷史的一個見證。這是我們以前的小學,那時候小學娃也少,你看這墻,都爛的,你看這個房子是我們老百姓住的房子。
楊嶺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曾是西海固地區最貧困的村子之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從住房、設施、牛棚到就業、收入、上學、看病、公共服務,詳細了解脫貧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情況。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 馬克俊:總書記最后囑咐我們就說是,大家要過好日子必須要付出,要辛勤勞動。
總書記的關心囑托,成了村里脫貧的巨大動力,要想致富,產業是根本,楊嶺村百姓有養牛的傳統,但一直成不了氣候,深入研究之后,楊嶺村確定的產業方向是,發展肉牛養殖業。從那以后楊嶺村牽手大型養殖企業,在村里組建了合作社,建起生態牧場,發展高品質肉牛繁育。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 馬全龍:現在有20頭(母牛),一年下10個牛娃子,平均一頭賣八千到九千塊錢,就要收入八九萬塊錢,比兩三年前增加兩倍到三倍呢。
幾年下來,肉牛養殖漸成規模,全村良種牛存欄量達到1000多頭,成了村里的支柱產業。過去的五年里,村里還發展了高產驪羊、蜜蜂等產業。
有了產業,楊嶺村發展的底氣也足了,他們有了更長遠的目標——發展鄉村旅游。這幾年,村里硬化村道,造林綠化,種植花卉,還建起鄉村風情的楊嶺小院。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 馬梅花:就想著來個游客,做些咱們農家樂菜,在家里看孩子照顧老人,再增加點零花錢。(過去)一年打工也就掙幾千塊錢,但是開了農家樂去年就收入兩萬多塊錢。
看到越變越美的村莊,村民馬克俊有了新打算,他將牛托管給合作社,把原來的牛棚改建成了小茶館。這樣一來,托管有分紅,茶館有收入,當村史管理員又掙一份工資。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 馬克俊:我非常滿意,為啥?我牛一托管,牛這份收入,再加上茶館,我看那個村史館,我們老兩口收入就是三萬來塊錢。
五年來,楊嶺村百姓的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村里拆了土坯房、改造了廁所,實施了污水處理,完善了水、電、網等基礎設施,還新建了標準化的衛生室、幼兒園。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 馬小軍:我感覺洗澡和上廁所都挺方便的,有的人還裝了暖氣,冬天下雪的時候屋子里面挺暖和的。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黨委委員 陳國鶴:老百姓的收入從2015年底的5100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現在到2019年底的10363塊錢,直接可以說是翻了一番。
從貧窮到富裕,美好的生活讓楊嶺村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臉。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第一書記 趙健:這個墻是我們在2020年7月左右隨機照的,人要是富了他會從內心洋溢出笑容,而且是靠辛苦勞動來付出得到的幸福笑臉。
這五年,西海固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貧困群眾喝上“放心水”、住進安全住房,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覆蓋,貧困家庭孩子義務教育階段因貧失學輟學實現動態清零。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常務副縣長 張永強:習近平總書記說,每一代人都有屬于每一代的長征路。脫貧只是一個開始,作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已脫貧地區,我們要鞏固脫貧成果,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總臺央視記者 王亞舟)
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因自然條件差,歷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稱。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 馬克俊:總書記最后囑咐我們就是,大家要過好日子必須要付出,要辛勤勞動。
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因自然條件差,歷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稱。五年來,楊嶺村百姓的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村里拆了土坯房,改造了廁所,實施了污水處理,完善了水、電、網等基礎設施,還新建了標準化的衛生室、幼兒園。
馬克明是楊嶺村的養牛大戶,2016年養牛已經超過200頭,不過要是跟今天的規模比,那可真是小巫見大巫,“這個現代化牛棚里,目前養殖640多頭。“楊嶺正在改變,不僅僅是村子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 當我們和村干部們圍著火爐促膝長談,才知道,楊嶺的改變絕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