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4日10:44 來源:新華網
“人造‘神童’害了誰”系列漫評之二:
“神童”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離譜的是,有人造的“神童”神得都不像話,說“蓋世神通”“逆天本領”都不為過,其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值得深思,其背后的拔苗之手值得探究。
在最近兩則關于“神童”的新聞中,無論是寫癌癥研究論文的“學術天才”,還是“日均能寫2000首詩”的“文學天才”,“神童”制造的每一步都有父母的拔苗之手在揮舞。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可以理解。但是父母對孩子拔苗助長,甚至公然造假,表面看上去是“為孩子好”,實際上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可能讓孩子深受其害。
制造“神童”的父母們是在給孩子的成長之路挖坑,也是給自己挖坑。一旦騙局被識破,不僅貽笑大方,使自己陷入輿論漩渦,更有可能因為造假受到法律法規的處罰。孩子也會因騙局被拆穿受到打擊,即使能僥幸過關,但偽造的“神童”標簽經不起考驗,終究會成為孩子巨大的負擔。如此“坑兒”又“坑爹”的“天坑”,家長們還要跳嗎?(文字:馬若虎 手繪:趙凱)
還有網友曝出,曹文軒推薦的、被列為“新課標指定小學生必讀書目”的兒童讀物《裝在口袋里的爸爸》中有“美化自殺”橋段。面對孩子的閱讀,家長們憂心忡忡,緊接著,一個“排雷書單”開始在微博、微信等瘋傳。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對每個孩子來說,這都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日。這場疫情到底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什么影響,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到底想要給孩子們傳達什么。這場疫情到底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什么影響,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到底想要給孩子們傳達什么。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對每個孩子來說,這都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日。這場疫情到底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什么影響,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到底想要給孩子們傳達什么。這場疫情到底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什么影響,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到底想要給孩子們傳達什么。
一說起孩子,那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可在重慶花卉園一家幼兒園,6歲的小女孩小懿已經好長時間沒回過家了。方園長告訴記者,孩子在幼兒園已經入學兩年了,一開始沒有問題,但是從去年4月份開始,孩子的家長就再也沒有支付過入托費用。
半個多世紀前,參與血吸蟲病防治的袁鴻昌教授說過一句話,“流行病的防治,既要有高效動員的人民戰爭,又要有科研醫護工作者的躬身犧牲。通過對疫情當中某些事、某些人行為的分析,幫助孩子加深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懂得堅守做人的底線。
將方艙醫院溫暖的瞬間畫成素描。孩子媽媽左玉杰是山東胸科醫院ICU醫護人員由于抗疫期間工作量更大留在醫院可以更好地搶救病人她已經很多天沒有回過家 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
紫牛新聞記者問起為何用藏頭詩為學生寫期末評語,趙老師笑稱“已經是第二次了”。” “作為家長,我們非常感恩遇見趙老師這樣的班主任,孩子在這個有愛的大家庭里成長,叛逆期很快就過去了。
今天(7月9日 )上午11點左右,鄭州市南陽路劉寨小區,一個15歲的孩子疑似從7樓跳了下來......根據小區居民和120出診醫生介紹,可能是因為孩子當時不想寫作業,被母親批評,沖動之下便從樓上跳了下去。
若想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尊重,首先就必須遵循孩子成長發育的規律,理解孩子的正當訴求。教育孩子,也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尊重孩童的成長天性和屬于孩童自己的“世界”,懷一顆敬畏心,伴孩子健康成長。
1988年,孟文建從永城師范學校(今永城職業學院)畢業后就投身于鄉村教育一線,教過小學,也教過初中,一干就是30年。2006年,兩個兒子也去了縣城上初中,一家人的花銷全靠著孟文建的工資和幾畝薄田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