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2日10:35 來源:映象網
想方設法拓寬就業渠道,發展產業增加群眾收入,全心全意為民辦實事……在廣西基層一線,廣大黨員干部自覺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全力保民生,傾情穩就業,奮斗在基層,實干在一線,用行動托舉起群眾的幸福感。(人民網)
基層干部要敢于向困難說“不”,敢于翻過去的“舊賬”。基層發展要克服重重困難,而唯有敢于向困難說不的人才能獲得成功。敢于向貧窮發起挑戰的村落,才能走上致富路。
貧窮不可怕,甘于貧窮才可怕。初來乍到的基層干部,第一反應不是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深入村里的各個角落,了解村里的實際情況,挨家挨戶跑了個遍,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贏得民心。
只有這樣,村里的情況和群眾的訴求才能知曉。接下來就是動手解決這些問題,顯而易見,這些問題解決起來都非常棘手。人最難能可貴的勇氣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他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有了好的領導班子,才能做好群眾的“領頭羊”,帶領他們走向致富的道路。好的黨員干部更是不惜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換取群眾美好的明天,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農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好科技是發展致富的關鍵,不斷學習新的種養殖技術,將技術教給群眾發展村里種養殖產業,這樣廣袤的農田才能搖身一變成為為群眾帶來實際經濟效益的“金鳳凰”。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基層干部就是這樣一步步帶領新農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而能夠抵御時間的流逝,跨越空間變化的,正是自己的初心,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初心。
為祖國奉獻,我們一直在路上。(鐘于)
11月25日,一批學生來到福建三明泰寧縣崇際村寫生。而就在十分鐘車程開外的村莊深處,佇立著一排禪房,除了鳥叫和農人的腳步聲,這里靜謐得仿佛只剩下自己的心跳。責任編輯:趙昀
在大別山區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孕育了不朽的大別山精神,構成了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相關重要論述,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對于我們弘揚大別山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雖說夏日的暑氣還沒有完全消散,但略帶涼意的微風已經讓人感受到秋天的腳步。
河南中牟的小唐最近十分害怕,有時候晚上都不敢出門。因為她們家的門外最近總是出現一雙眼睛....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在字里行間呼應著社會現實,呵護著人民的權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征。
戰“疫”還在繼續,抗疫路上,他們的腳步未曾停歇。白衣執甲為蒼生,在這個特殊的國際勞動節,讓我們記住他們的樣子,向全球抗疫醫護工作者致敬!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繁華喧囂的塵世瞬間冷清,也讓運轉有序的經濟發展按下了“暫停鍵”。如江西20條政策措施出臺之后,兩個月來,降低企業成本約220億元,又如減免稅收房租,15項硬核舉措助力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
曾經熱鬧的街道安靜得 仿佛能聽見腳步的聲音 但這阻擋不了“逆行者”們前進的腳步 他們與時間賽跑 用奉獻的腳步守護防疫之路 他們晝夜奮戰 他們奔赴最前線 用現場的腳步記錄每個瞬間
打亂了我們生活原本的樣子 曾經熱鬧的街道安靜得
新冠肺炎疫情,讓社會踩了一次急剎車,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韌性。它讓人們暫停了奔忙的腳步,有時間沉思、回望。責任編輯:周寬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