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9日17:33 來源:學習時報
陳望道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翻譯者,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實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黨史中的重要人物,追溯陳望道的人生歷程,感悟其信仰的堅定和使命的擔當,有助于增強我們在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首譯《共產黨宣言》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既是當時形勢所致又是個人自覺。一方面,十月革命的成功使處于迷茫中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曙光,急需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在他們眼中《共產黨宣言》幾乎是馬克思主義的同義語。另一方面,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在陳望道看來,翻譯《共產黨宣言》義不容辭。早在留學日本期間,陳望道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逐漸了解、熟悉并接受馬克思主義,從日本回國后,經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使他進一步認識到“不進行制度的根本變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勞無益的”。此外,深厚的英語和日語功底以及良好的漢語語言文學修養更使陳望道成為翻譯《共產黨宣言》的不二人選。
為翻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于1920年2月回到浙江義烏家中,他根據日文版,同時與英文版相互對照翻譯《共產黨宣言》。在一間柴屋里,陳望道克服工作條件的艱苦和翻譯中的困難,“費了平常譯書五倍的功夫,才把徹底全文譯了出來”。1920年4月下旬,陳望道完成譯稿。《共產黨宣言》出版后,立即受到工人階級和先進知識分子的熱烈歡迎,反響極為強烈,初版印了千余本很快銷售一空。此后,《共產黨宣言》經過多次重印,到1926年5月已經是第17版了。北伐戰爭時期,《共產黨宣言》在北伐軍中廣泛流傳。
《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意義重大。在《共產黨宣言》的影響下,許多革命青年逐漸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在1936年跟斯諾談話時曾講:“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這三本書中的第一本便是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該書對于宣傳馬克思主義,推動革命運動的發展和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聚集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的革命知識分子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向工人灌輸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開展工人運動。
積極參與建黨早期活動
在譯完《共產黨宣言》后,陳望道繼續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撰寫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并同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斗爭。擔任《新青年》主編的陳望道對雜志采取了一種“樹旗幟”的辦刊方針,如他自己所說:“先打出馬克思主義的旗幟……開辟《俄羅斯研究》專欄,就是帶有樹旗幟的作用。”《新青年》這一辦刊方向引起了胡適的強烈不滿,提出要改變刊物性質甚至停辦,但陳望道毫不妥協堅持和捍衛《新青年》的馬克思主義辦刊方向。面對改良主義者張東蓀借羅素來華講學之機對馬克思主義的否定,陳望道發表文章與之堅決斗爭。通過與胡適、張東蓀等人的論戰,陳望道和其他先進知識分子有力地回擊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質疑,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陳望道不僅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而且以實際行動踐行馬克思主義。他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重要發起人,直接參與創建了黨的兩個重要組織——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這兩個組織可看作黨創建時期組織發展的不同階段。在陳望道和其他同志擬定的《中國共產黨宣言》中,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最終目標是消滅私有制和階級壓迫,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這些內容在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陳望道是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早期負責人之一,在組織支持下,他開辦外國語學校、平民女校以及職工補習夜校,向人民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外國語學校實際是社會主義青年團公開活動的場所,為黨向國外派遣了一批留學生、培養了大批干部。平民女校是吸收“一些覺悟的女子,為反對三從四德,被他們的家庭、學校趕出來,我們辦學校,接受他們。丁玲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
陳望道是早期工人運動的重要發起者,直接參與籌建了上海機器工會、印刷工會、紡織工會、郵電工會,通過工會開展工人運動。初期的工運,主要是啟發和培養工人的階級覺悟,支持他們搞經濟斗爭。為此,陳望道多次向工人發表關于勞工神圣和勞工聯合的演說,進行鼓動宣傳工作。
詮釋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
無論時局如何變換,陳望道一生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用一生的堅守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
陳望道畢生忠誠于黨的事業。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即使如此,陳望道依然根據黨的指示擔任黨創立的學校——中華藝術大學校長,隨后在這所學校誕生了著名的“左聯”。抗日戰爭時期,陳望道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投身于抗日救國運動,在“孤島”上海堅持敵后斗爭。1940年陳望道隨復旦大學遷到重慶后,根據黨的指示出任復旦大學訓導長,并創辦了我國第一個新聞館,新聞館里可以傳閱革命書刊、收聽延安的廣播,被稱為“夏壩的延安”。解放戰爭時期,陳望道參與組建了華東地區16所高等院校“大學教授聯合會”,并擔任主席,大力推動“反內戰、反迫害、反饑餓”運動,同時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營救被國民黨逮捕的進步作家和進步學生,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特殊貢獻。
陳望道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學術研究的指導思想。作為一名學者,陳望道是我國現代修辭學的奠基者,一部《修辭學發凡》被稱為“千古不朽的巨著”。在書中陳望道既以大量篇幅談了修辭技巧,又著重說明了它與內容的關系,突出了修辭的目的——為內容服務,把內容和形式辯證統一的觀點運用到修辭中。
縱觀陳望道一生,一旦嘗過了“真理的味道”,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便從未改變,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負起馬克思主義傳播者、踐行者和堅守者的使命。
在考入復旦、辦完入學手續后,李亞男做的頭一件事就是走進陳望道舊居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8級博士生錢威丞是《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隊長。黨員志愿服務隊首批隊員、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碩士生李亞男“認識”陳望道與馬克思主義,始于小學五年級的一次閱讀。
近年,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與上海評彈團合作,把張人亞的故事改編成中篇評彈搬上了舞臺,戲的名字就叫《初心》。6月19日,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曾峻在介紹根據音頻黨課“給90后講講馬克思”衍生出版的書籍《馬克思的20個瞬間》,每個章節后都附有音頻黨課的二維碼。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勉勵他們繼續講好關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對全國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提出殷切期望。
再提陳望道 習近平還講過哪些紅色故事
”在學校召開的“星火”志愿服務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座談會上,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這樣說。“星火”黨員志愿服務隊隊長、新聞學院2018級博士生錢威丞告訴大江東,他們服務了近5萬人次參觀者、年均講解700多場。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勉勵他們繼續講好關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對全國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的回信
1920年,是陳望道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29歲的他第一次品嘗到了真理的甘甜味道,并找到了自己的終生信仰。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講述了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5月31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述(根據政論專題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第一集《舉旗定向》整理)
在陳望道之前,梁啟超、李大釗、張聞天等都曾在文章中摘譯、引用過《共產黨宣言》片段,但一直沒有全文的譯本。也歡迎關注FM93.4上海新聞廣播《990早新聞》和《今晚》節目,收聽精彩廣播劇《漁陽里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