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7日19:26 來源:中國日報
近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阿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Harvard 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題為《理解中國共產黨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
研究者在2003年至2016年進行了8次獨立調查,對來自中國城市和農村的超過3萬人進行面對面訪談,以追蹤中國民眾在不同時期對中國各級政府的滿意度。
報告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自2003年以來,中國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幾乎全面提高。從宏觀的國家政策影響到地方官員的管理方式,中國民眾認為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和效率。
該研究報告通過對比分析揭示了兩個值得注意的趨勢:內陸及貧困地區的民眾的滿意度提升較大。
“中國人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超過90%”
哈佛大學阿什研究中心這份長達18頁的調查報告,對中央、省(直轄市)、市縣、鄉鎮四級政府的進行了民意調查,受訪者被要求用1—4的分值來評價政府表現,分值1表示“非常不滿意”;2“相當不滿意”;3“相當滿意”;4“非常滿意”。
調查結果顯示,在2003年,中央政府獲得的滿意度是86.1%,到2016年,這一比例上升到了93.1%。
2003年鄉鎮政府的滿意度并不高,只有44%。然而,到2016年,這些數字發生了逆轉,約70%的人滿意。
可以看到,隨著時間跨越,民眾對各級政府的總體滿意度在不斷提高。
研究報告稱,滿意度的提高不僅限于對政府績效的總體評估。當被問及地方政府官員的具體行為和特點時,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認為他們友善、博學、高效。
從2004年開始,調查詢問了受訪者與當地政府官員的個人互動以及他們對這些互動的印象。民眾對政府處理問題的印象也發生了變化。2016年,對最終互動結果“感到滿意”的民眾比例是75%。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趨勢?
報告從三個關鍵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中國為弱勢群體提供基本社會保障
報告提到,目前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時的60倍,40年的快速發展使8億多中國人擺脫了貧困,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建設為弱勢群體提供保障的社保系統。
在2005年至2011年期間,受訪者調查報告顯示,獲得幾種不同保險和社會福利項目的機會大幅增加,這些增長在小城鎮和農村尤其明顯。例如,中國農村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比例從32%上升到82.8%,基本養老金覆蓋面也從2005年的36.8%上升到2011年的71.3%。
據悉,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預算對當地居民在教育、衛生和福利方面投入的比例越高,居民滿意度會相對更高。道路基礎設施較好、城鄉收入懸殊較低的地區,情況也是如此。
二、中國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
2013年以來,中國深入推進反腐工作。根據哈佛大學阿什研究中心的調查,中國民眾普遍對此表示支持。
雖然2011年僅有35.5%的受訪者認可政府打擊腐敗的努力,但到2016年,這一數字已升至71.5%。
到2016年,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政府控制腐敗的努力正在發揮作用,事情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大力改善環境問題
哈佛大學阿什研究中心2016年的調查顯示,中國民眾最關心的是空氣污染,34%的人認為它是最重要的環境問題,緊隨其后的是食品安全(19%)、氣候變化(16%)和水污染(12%)。
但中國民眾對未來五年的前景持樂觀態度——43%的人預計當地空氣質量會好轉。
事實也的確如此,“大氣十條”實施以來,中國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報告(2013-2018年)》指出,與2013年相比,2018年中國首批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41.7%;北京市PM2.5濃度下降43%;珠三角PM2.5濃度連續四年達標;2018年33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
“中國政府比前20年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
在報告最后,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稱:
“我們的調查顯示,在各種各樣的指標中,到2016年,中國政府比前20年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
這份報告還同時駁斥了那些所謂“唱衰中國”的國際言論:
“對于調查中涉及到的每一個問題,中國城市和農村、沿海和非沿海地區的居民均表示對政府執政能力有信心
“沒有跡象表明中國民眾中有不滿情緒正在蔓延,中國正面臨執政危機的說法并無依據。”
受疫情影響,全球大部分國家經濟下滑嚴重,甚至出現負增長。埃里克·馬斯金:事實上從現在來看,中國的復蘇比其他大的經濟體要更好,這對于世界其他國家來講是一件好事。現在很多其他國家還在經歷衰退,這對于中國來講也是一種考驗。
前不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訪問學者胡海洲回到中國,一個多月前他在美國機場被捕,緊接著又因為檢方找不到證據而被撤訴回國。前段時間,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科學家朱松純離開美國,回到中國,籌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
9月下旬,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因新冠疫情肆虐而加劇的美國經濟危機,給低收入和少數族裔美國人家庭所造成的打擊最大。該報告顯示,自3月份新冠疫情在美國開始大規模流行以來,多達46%的低收入美國人支付賬單出現困難,51%的低收入美國人難以儲蓄。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和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戴維·卡特勒12日發布研究結果稱,新冠疫情預計將給美國造成約16萬億美元經濟損失。
報道,當地時間17日,哈佛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主任阿希什·賈哈在一個網絡論壇上表示,在全球的主要國家當中,美國的應對基本算得上最糟糕的了。賈哈表示,雖然巴西的應對也很糟糕,但這樣一個稱呼沒什么值得爭的。
【環球網報道】“根據哈佛大學最新國際調查結果,中國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滿意度超過90%。該報告還著重調查了中國民眾如何評價政府在公共服務、反腐倡廉及環境保護這三個重點領域的表現。
這是7月14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拍攝的哈佛大學校園。美國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法官伯勒斯14日在開庭審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提起的相關訴訟時宣布,美國政府同意撤銷此前發布的留學生簽證新規。新華社發 7月14日,一名女子查看美國紐約大學教學樓入口處張貼的通知。
美國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法官伯勒斯14日在開庭審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提起的相關訴訟時宣布,美國政府同意撤銷此前發布的留學生簽證新規。
就在此時,作為美國教育界“扛把子”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站了出來,就這項新規和美國政府硬杠上了。8日,這兩位“帶頭大哥”提起聯邦訴訟,一紙訴狀將美國政府告上法庭,要求阻止實施對留學生的簽證新規。
過去一段時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動各州重啟經濟的同時,不斷呼吁重開因疫情而關閉的校園。對此,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8日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要求波士頓聯邦法院對該簽證新規發出緊急臨時限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