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5日18:41 來源:科技日報
教育部網站14日發布消息,教育部在工作中發現,有些高校存在畢業生就業虛假簽約等行為。教育部強調,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數據弄虛作假,將對相關違規行為嚴肅處理,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切實保障畢業生就業合法權益。
6月17日以來,教育部啟動開展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核查工作,印發《關于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地各高校嚴格落實“四不準”規定,即: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優秀畢業生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不準以戶檔托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就業協議,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教育部采取系列措施,嚴格核查就業數據,嚴肅糾正就業統計違規行為。
一是開通畢業生本人核驗渠道,2020屆高校畢業生可登陸“學信網”,在“畢業去向查詢反饋”欄中,對本人畢業去向信息進行核實。
二是指導地方和高校開展自查,嚴格審核每位畢業生的就業材料,重點核實靈活就業等相關數據,有關紙質或電子材料在校級就業部門存檔備查。
三是開通舉報電話(010-68352281)和郵箱([email protected]),及時回應畢業生關切,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四是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核查,采取向畢業生本人、用人單位核實等多種方式,對存疑信息逐條核實、逐一反饋。
五是嚴肅查處并追究責任,要求各地各高校對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嚴肅處理并追究責任。
7月15日起,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將向2020屆已就業高校畢業生發送手機短信,提醒畢業生及時登錄“學信網”查詢本人就業狀況。教育部將要求各地對存在問題的所有信息進行逐條核實、逐一查處。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為未就業畢業生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確保崗位推送不斷線、指導培訓不斷線、重點幫扶不斷線、接續服務不斷線,實事求是、實實在在做好就業工作,幫助未就業畢業生盡早就業。
入冬以來,國內多地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病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形勢嚴峻、任務艱巨,校園發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風險加大。《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及早謀劃寒假和春季開學安排,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教學科研工作。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部署做好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強調,各地教育部門各高校要落實好教育部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實施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
根據教育部網站30日公布的消息,教育部近日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和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11月20日至21日,教育部在寧夏石嘴山市召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暨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現場推進會。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教育部有關司局和直屬單位負責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專家組專家和寧夏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支援高校代表參加會議。
9月18日,柳州柳江區人民檢察院在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報,林某某涉嫌強奸罪、強制猥褻罪及猥褻兒童罪,已于17日對其依法提起公訴。蘇南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從初一開始,劉連喜上課的時候,時不時會有摸女同學的背、耳朵、頭發等行為,蘇南感到怪異。
10月15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221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答復》)披露了教育部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答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于支持河南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建議”的具體內容。
答:《行動計劃》提出進一步明確各層次職業教育辦學定位和發展重點,系統設計、整體推進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答:《行動計劃》提出深化職業教育考試招生改革,引導不同階段教育協調發展、合理分流,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強化足球師資培養培訓,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校園足球師資培訓體系,開發培訓課程,制訂等級考核評定機制,增強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8月31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切實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指導推動各地各高校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教育部網站7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分為總則、學前兒童、幼兒園的規劃與舉辦、保育與教育、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與監督、投入與保障、法律責任、附則9章,共7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