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8日13:31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8日電 (記者羅知之)近日,人民銀行聯合銀保監會在北京召開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座談會。會議要求,要把握好信貸投放節奏,與市場主體實際需求保持一致,確保信貸資金平穩投向實體經濟。
會議要求金融系統充分認識做好穩企業保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堅決落實好各項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對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支持,為企業恢復生產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會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金融系統把應對疫情沖擊作為頭等大事,積極采取多項政策措施,加大總量貨幣信貸支持,完善金融監管政策,引導貸款利率下行,優化信貸投向結構,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前5個月,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10.3萬億元,同比多增2.3萬億;5月份,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較去年末下降42個基點;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速25.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2.2個百分點。
會議要求,各金融機構要把支持穩企業保就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握好信貸投放節奏,與市場主體實際需求保持一致,確保信貸資金平穩投向實體經濟。要著力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能力,完善內部轉移定價、分支行綜合績效考核權重等激勵機制,加強金融科技運用,提高風險評估能力。要落實盡職免責要求,讓基層行和業務人員真正敢貸、愿貸、能貸、會貸。要落實有扶有控的差異化信貸政策,重點支持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提高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占比。要落實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對普惠小微貸款要應延盡延。要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注重審核第一還款來源,豐富信用貸款產品體系,提高信用貸款發放效率。
會議強調,各金融機構要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金融與經濟的共生共榮關系,切實做好穩企業保就業工作。要提高服務質效,合理讓利,減少收費,確保直達實體經濟的政策工具落地見效。要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創新服務方式,加大對“兩新一重”,特別是制造業、國際產業鏈企業,以及科技、綠色、養老家政等民生服務業的金融支持。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守住風險底線。要加強組織領導,轉變作風,制定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壓實工作責任,完成工作任務。
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金融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業務總量明顯增長。11月份房地產、生態保護及環境治理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降至臨界點以下,景氣度有所回落。建筑業景氣度高位回升,生產活動總體有所加快,用工需求也有所增加。
11月26日,記者從省工信廳獲悉,工信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遴選的第二批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公示結束,全國共有33個市(區)入選,我省鄭州市、新鄉市在列。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旨在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強化金融對產業的支撐作用,營造產業與金融良性互動、互利共贏的生態環境,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通報顯示,工商銀行部分分支機構違規向小微企業收取貸款承諾費、投融資顧問費等“兩禁兩限”費用,涉及工商銀行9家分行,違規向20戶小微企業收取“兩禁兩限”費用,合計約2285萬元。
金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通過加強政銀企對接,盤活企業資產,創新放貸形式,讓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實體經濟,化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隨著新證券法的正式實施以及一系列重磅舉措的陸續推出,全面推進注冊制改革、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等工作正卓有成效地全速開展,這無疑是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刻把握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文字/彭瀧阩 漫畫/黃春宇) 漫話中國經濟 系列網評
近期,江蘇連云港海州經濟開發區及時出臺一系列減稅降費扶持政策,助力園區外貿企業全力應對全球疫情風險。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生產線上機器轟鳴,調試場里人來車往,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廠區里一如既往的繁忙。
智能化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將分散或孤立的設備、產品、生產者、企業等以產業鏈、價值鏈等方式連接起來,形成聯動發展。站在新起點上,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加速制造業與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制造業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