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7日12:2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南寧7月6日電 題:從深度貧困村到集體經濟示范村——一個石漠化山區駐村第一書記的堅守
新華社記者覃星星
“以前人畜混在一起,家里地方少,一次只敢養一兩頭牛,后來田書記帶領大家在屯里建了集中式牛棚,人畜分離,我可以多養幾頭牛了,增收效果比種地強多了。”在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南圩鎮鑾正村育肥牛產業示范園內僅養殖基地,貧困戶韋月芳一邊把從地里砍回來的玉米秸稈投喂給自家的5頭牛,一邊對記者說。
韋月芳口中的“田書記”,名叫田軼,今年是他擔任鑾正村駐村第一書記的第5個年頭。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內僅養殖基地幫助貧困戶粉碎牧草。
鑾正村地處石漠化山區,全村土地均為旱地,另有一些林地。作為南寧市5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賣頭豬,要爬山,一來一回三四天”是鑾正村此前的真實寫照。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養牛、養馬,養牛是為了耕地,養馬是為了馱運農作物。
“我2016年2月從南寧市來到鑾正村,當時的鑾正村是一個典型的空殼村,村集體沒有一分錢。”田軼表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滯后,是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大短板。駐村后自己一直在謀劃如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并培育致富帶頭人。
考慮到鑾正村一直有養牛的傳統,田軼與村干部、返鄉人員等反復商議,決定引導大家發展育肥牛產業,通過政府扶持資金建設產業基地,引導企業進駐,當地政府為企業在水、電、路、土地流轉等方面提供支持,村集體通過出租和入股兩種形式與企業合作,實現企業賺錢、村集體分紅、村民受益的“三贏”模式。
隆安縣鑾正育肥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隆富康介紹,除帶領大家一起發展育肥牛產業,養殖基地還吸納不少貧困戶就近就業,幫助他們穩定增收。
田軼介紹,近年來,鑾正村堅持以黨組織引導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路,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大力發展育肥牛、肉豬養殖和木薯、中草藥種植四大產業,尤其是育肥牛、肉豬養殖讓村級集體經濟逐漸有了起色。“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4.75萬元,今年到目前已有20萬元,預計全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可達28萬元。”
如今的鑾正村,全村5個屯都建設了產業基地,外鑾、內鑾、上禮、內僅4個屯育肥牛基地和都正屯肉豬養殖基地已經投入使用。目前,4個育肥牛基地有育肥牛230頭以上,帶動全村380戶農戶養牛850頭,其中貧困戶養牛453頭。肉豬養殖基地由村集體負責建設,建成后出租給龍頭公司運營,2019年10月出欄肉豬1100余頭,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今年4月肉豬養殖基地二期投入使用,預計今年產值達到3800萬元,可給村級集體經濟帶來收入12萬元以上。
如今,鑾正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日漸壯大,一批致富帶頭人涌現出來,村民收入水平穩步提升。2018年鑾正村順利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全村貧困發生率降到0.7%,鑾正村村民合作社被命名為首批自治區級示范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自2004年開始,新疆伊犁州試點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到2015年科技特派員數量達到1800人,爭取相關項目扶持資金200萬元,科技特派員整體工作水平走在了新疆的前列。管小平主動為當地螃蟹養殖戶提供大量種苗,帶動當地特色養殖產業發展,推廣蟹稻共養,通過測算,每畝可實現增收1500元左右。
央廣網河南分網5月8日消息(記者李凡 通訊員廖濤 徐培 陸瑤)“付建大哥,這幾天我打算出售幾頭牛,你是老牛倌,幫忙介紹幾個合適的買家吧。” 5月6日早上,南召縣太山廟鄉一峰村退役老兵馬付建,剛起床就接到梁溝村養牛大戶賈明奇的求助電話。
” 范榮所說的“合作社”,就是一連去年成立的金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是連隊致富帶頭人王孝治。負責合作社財務工作的趙海一邊整理賬務一邊介紹說:“合作社的各項賬務都是公開透明的,特別是農資這一塊,都是原價購進原價賣出,不賺任何差價。
與永讓村原著小黃牛相比,背部高高隆起的駝峰牛來自異國他鄉,體格寬、肉質厚、育肥快,好飼養。“除育肥駝峰牛產業外,云南省軍區還投資興建烘烤辣椒加工廠和育苗大棚,幫扶永讓村發展達惹紅香辣產業。
秦巴山區腹地,陜西省石泉縣奎星村,由貧困戶入股建成的奎星養牛場在滴滴答答的雨聲中迎來了第46頭小牛犢。在吳昌權的努力下,奎星村養牛場一點點發展起來,成為入股貧困戶脫貧的重要收入來源。